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涛涛乱世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始,至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中国历经了300余年的分裂割据状态。期间虽有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如西晋)或局部统一(如东晋、前秦、北魏等),但是战乱与分裂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隋朝统一全国后,及其继承者唐朝,始终要面对如何巩固统一,加强政权建设这一历史课题。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对如何治理国家进行了精要的概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也就是说,一切政权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一切制度,最终都要靠人去实行。因此,政治的基础就是选拔人才。

中国的四次制度革新夏商周部族国家过渡到了华夏国家春秋、战国大一统郡县制国家的产生隋唐、宋制度更新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格局晚清面对外界压力进行了社会变革

历代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血缘关系先秦时人们依靠牢固的血缘联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保障,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模式政治格局军功在战场立功便可授与爵位。军功爵制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之后,大行其道,成为当时的重要选官制度。品行才能(孝廉)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

察举制常举(岁举)非常科(特举)孝廉科貌才科贤良方正科明经科明法科至孝科童子科察访荐用任用德能才行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察举制选拔权力:中央掌握选拔依据:乡里清议、德才兼备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察举制异化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世家大族控制选拔依据:从德才兼备到门第门生

【材料一】杨炎,字公南,凤翔人。曾祖大宝,武德初为龙门令,刘武周陷晋、绛,攻之不降,城破被害,褒赠全节侯。祖哲,以孝行有异,旌其门闾。父播,登进士第……玄宗征为谏议大夫,弃官就养,亦以孝行祯祥,表其门闾。——《旧唐书·杨炎传》弘农杨氏以弘农郡为郡望的杨姓氏族,属于“关陇八大家”,有着“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之说。杨炎祖上何以为官?

【材料二】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外历史纲要(上)》1、九品中正制②被地方大族操纵后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更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①社会动荡使得察举制失去良性基础背景

【材料三】曹魏时期:各州郡推选本州郡在中央任职且德名俱高者担任中正官;中正官品评人物,以家世、品行及才能为品评标准,三者并重,最终为人物定品,即乡品;官品与乡品相适应。【材料四】(西晋)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父祖为高官者,在选举上占了越来越大的便宜。久而久之,……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1、九品中正制标准家世、品行、才能只看重家世选拔了优秀的人才,一定时期内起着积极的作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一)九品中正制背景1察举制难以维持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交结朋党,干扰选拔,威胁中央集权。乡里清议图

进步性:对于解决东汉末期察举制滥选的流弊有很大作用;选举权复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局限性:后来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不利于提升官吏素质;选官范围狭小,朝廷无法选择真正的人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一)九品中正制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背景(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2)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2、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3、标准家世、德才→家世阅读教材第38页,概括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高门(上品)寒门(下品)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一)九品中正制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背景2、方式3、标准4、影响初期:(1)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2)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3)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