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创新案 创新提升 命题前瞻.pdfVIP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创新案 创新提升 命题前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案创新提升命题前瞻

创新点1诗评诗论新思路

【命题初探·微观考情】

所谓诗评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

诗的评价,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评价谈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

考势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

微解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

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几个方面

1.(2023·新课标Ⅰ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

高考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链接2.(2023·新课标Ⅱ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

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1.前人评此诗,称其“……”。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定

向性设问)

常见

2.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哪种看法?(开放性设问)

变式

3.诗的××句,有的版本作“×××”,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

由。(开放性设问)

【创新有路·典例剖析】

【例1】阅读导学案一【真题研磨·读懂文题】栏目第一题(2023·新课标Ⅰ卷)文本,完成后

面的题目。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

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考生在基本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形

定向象化理论话语的能力

答题理解了“卖花担上”的桃李与“树头枝底”的桃李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象征

关键意味,就理解了诗歌尾联中提到的魏了翁的话。林希逸以此作为诗的结尾,也表达出

-1-

他对前辈学者的认同与仰慕

本命题的创新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僵死的、没落的,而是有许多饱含生命力的

创新进步因素值得发掘。阅读材料所体现出的治学主张,虽然是针对当时学术问题而发,

有路但摆脱了历史语境、抽离了直接问题之后,诗中提出的治学方法是具有穿越时空的普

遍意义的

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树头枝底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

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经典,深刻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

【创新有我·即学即练】

一、教材典例再训练——温故知新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代文学家纪昀评点道:“小楼”二句格调殊卑,人以谐俗而诵之。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

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

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

透出。②“一夜”二

文档评论(0)

137****4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