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课标解读〗

1.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的举措

汉朝削藩

汉初的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削减诸侯王封地,引发七国之乱,叛乱不得人心,很快被平定。

开疆拓土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尊崇儒术

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王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3.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版图覆盖范围更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汉武帝时,通过对内对外的一些列措施充分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模式。

4.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与早期国家相比,大一统国家国力更加强盛,对社会的控制更加紧密,但统治缺乏弹性,平均寿命更短,秦和两汉展现了中古古代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主要模式,即亡于内部的社会矛盾,两汉不同于秦朝危机急剧爆发,而是危机逐渐积累,农民起义或自发,或有组织,或利用秘密宗教。

〖课堂精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观察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的西汉初期地图,对其中蕴含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的制图理论与操作日臻成熟

B.国—县—里三级制为汉初地方行政规制

C.“山川形便”不再是行政区划主导原则

D.“犬牙相人”有利于增强中央控制力度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之一幕。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西汉“封建”思想的复活()

A.属于“汉承秦制”的产物 B.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有关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削弱了察举选官的客观性

3.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士。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宣扬教化,若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

A.体现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 B.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C.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 D.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

4.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5.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

A.实行仁政 B.严刑苛法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

7.西汉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官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很少见有儒生任职的记载。而元帝时期,在中央政府官员的出身和事迹可考的人中,出身经学之士或与经学密切相关者超过了半数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制度在全国推行 B.官僚政治渐趋完善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儒家经典的经学化

8.汉文帝时,曾两次下诏“举贤良方正”,察举仅限于现任官员,到汉武帝时,被荐举的不少是平民,同时又新增孝廉、秀才、贤良文学等科,并规定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还明确了察举的奖惩办法。这些举措()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削弱了王国封地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打击了豪强势力

9.汉武帝一生,本以武功名世,然《汉书·

文档评论(0)

小学语文、数学相关练习及复习资料;商业综合体商管管理资料;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