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项目管理五大痛点.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五大痛点--第1页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五大痛点

新药研发具有“三高一长”的特点,其项目管理需要系统性、复杂性、周期长、跨部门合作,不

确定因素多,需要多学科协作来共同解决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研发经验和项目管理实践,总结出参与过研发项目导致失败的五大痛点,包括项目

立项失误、不具备项目匹配的干系人、项目风险技术不确定性、项目研发申报进度晚于其它单位、

前端研发到后端生产转移脱节,以期为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的从业者提供借鉴,欢迎来制药项目管

理联盟(交流。

PPMU)

新药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周期长”项目活动。根据美国开发一个创新药的数

据统计,平均被筛选的个化合物里,仅有个进入临床阶段,也仅有个能最终注册获批上

500051

市,而且项目研发经费高达5-20亿美元,研发时间长达Io-15年左右。

新药研发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其中涉及到项目立项、时间管理、资金投入、人员配置、项目

质量、项目协调、风险管控、研发外包、综合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哪一个环节控制不到位,

都可能导致项目功亏一簧。笔者曾从事过新药研发近二十年,现在是工厂生产质量研发项目的接

收方,经历过创新药和仿制药的研发项目近三十个,木文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总结出参

与过的研发项目管理实践的五大痛点:

痛点1:立项失误

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很强的项目活动,其项目范围包括产品范围,如交付的产品、新药

证书、生产批件等,项目范围指为交付这个产品所必需开展的工作,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笔者在刚毕业进入一家制药企业的研究所,企业老板和研究所所长根据一老中医推荐的民间治疗

前列腺炎的中药偏方,按当时中成药二类新药进行开发,前后经历了一年半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

准等药学研究,结果上了动物的药理试验,试验结果对动物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统

计学治疗效果,最终项目失败。

总结原因有,一是用到的唯一一味中药材并不在我国常规中药材目录中,仅是地方药材有记载,

经咨询国家层面认可难度高;二是民间偏方对数量不多的病患也许有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作用,可

一上有统计学意义的科学试验,它可能就无法“成药”。

该企业老板因为发家致富的第一个药品就是民间偏方开发成功而来,因此,这个产品他一开始也

是满怀期望能延续成功,所谓“成了萧何,败也萧何”。可以说,过去成功经验恰恰有可能是下

一个成功的绊脚石,成功有时是难以复制的。

02不具备项目匹配的干系人

新药研发项目干系人是指那些参与新药研发项目的立项、研究开发、新药临床申报等各个阶段和

环节的个人或组织,或其因新药研发项目的实施或完成而从中获益或受到不利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研发一个新药,往往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包括项目发起人、项目经理(或产品开发经理)、

技术研发人员(工艺、质量研究、药理毒理、临床等)、注册人员、采购、财务等项目直接或间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五大痛点--第1页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五大痛点--第2页

接干系人,要有合适的组织架构,有配套的激励政策。人是能否成功一个项目非常重要的资源之

一,也是最关键的。

笔者亲身经历过一个项目,当时是一个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品,该项目是和山西某一高校合作开发

的,但当时所在的企业研究所仅有十来个人,笔者是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虽然是学微生物

制药的,可对重组类生物产品并没有开发经验,笔者却被研究所所长派到该大学跟着高校老师一

起做重组表达的发酵工作,当时还是惊愫懂懂,后来在放大几次的中试都没有成功,表达量上不

去,瓶颈还是当时技术不够成熟,最终项目合作也失败了。总结的经验教训是,一是投资方没有

文档评论(0)

初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