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任务群“文学阅读(散文类)与写作”研习学案
【研习任务】
1、课程任务:“文学阅读与写作”是2017版新课标第5个学习任务群。从学习时段来看,它是7个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从学分来看,它有2.5学分,占必修总学分30%,是所有任务群中学分最多的。
2、任务目标:将经典散文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融合。“文学阅读”任务,首先研读“梳理探究”之“修辞无处不在”,然后从形象、语言、内涵、情感等方面多角度欣赏散文,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适当了解散文评论的基本知识。
“文学写作”任务,则是在阅读“表达交流”之“写景要抓住特征”以及《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的基础上了解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进入具体写作场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获取写作灵感,进行写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积累文学感受,养成写作习惯。
任务分解:任务一“写什么(何景)”,任务二“怎么写(何视角,何技巧,何特点)”,任务三“为何写(何情感)”,任务四“我要写(情景任务式微写作)”,任务五“我要评(微作文的评鉴,经典散文的评鉴)”。
【研习内容与方法】
1、研习篇目: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人教版《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之“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教版《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之“修辞无处不在”。
2、研习课时:6——8课时
3、研习方法:批注式细读,比较阅读,分组交流讨论,微写作。
【研习过程】
第一课时
1、研读“表达交流”之“写景要抓住特征”、“梳理探究”之“修辞无处不在”。
第二、三课时
2、细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2篇课文。(对文本中所写景物进行圈点勾画)
3、完成下面表格,准备第四、五课时分组交流讨论。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清塘荷韵》
任务1:
写什么
(何景)
荷塘
(荷叶……)
2.
3.
1.小院秋景(……)
2.
3.
4.
任务2:
怎么写
(找出你最欣赏的写景句,分析其运用的技巧和呈现的景物特点等)
佳句:
修辞特点:
句式特征:
景物整体风格:
佳句:
修辞特点:
句式特征:
景物整体风格:
任务3:
为何写
(情景关系
情感的逻辑)
任务4:
1.发掘阅读中的其他疑问
2.尝试将散文文本与其他文本进行创意鉴赏实践(歌词、诗歌等)
我阅读中的疑问
与我所读过的其他散文或诗歌(歌词)的异同
下课前宣布各组任务分工。
第()小组负责交流任务1,发言人为_______
第()小组负责交流任务2,发言人为_______
第()小组负责交流任务3,发言人为_______
第四、五课时
1、交流讨论任务1——
教师评点:
2、交流讨论任务2——
教师评点:
3、交流讨论任务3——
教师评点:
4、汇集各组发掘的疑问,课后思考解答方案
微写作:
武汉,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两条烟波浩渺的大江,在这里合二为一,17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于城市内外。每一个武汉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江、看湖的体验。观江、看湖,其实就是倾诉自己内心的声音。
下面将设置3种你经历过或可能将经历的场景,要求用200字左右描述你在特殊场景下的观江看湖的体验。可以借助一些江面湖面或江岸湖岸上的物象抒发情感。
写作将采取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
场景1:你最喜欢的作家刘慈欣,携长篇小说《三体III·死神永生》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第75届雨果奖的角逐,但消息传来,他与奖项失之交臂。你决定到江边湖边走走。
场景2: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收到了很多真挚的祝福,期中考试成绩也正巧发布了,令你高兴的是,排名从进校第200名上升到了第50名。你决定下午放学后到江边湖边看看。
场景3:无题,一个普通的日子,不喜,也不悲,你或者是带着某种心情去观江看海,又或者是不带着某种心情去观江看海。
第六、七课时
1、回应上一课时各小组发掘的疑问,点评跨文本鉴赏案例。
2、任务4,写作实践。微写作重点关注选景风格、写景技巧、语言风格、情感逻辑。
课后实践
1.任务5:我要评,先完成表一,写出300字以上的小评论。
评鉴篇目:《清塘荷韵》《囚绿记》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