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必1.docxVIP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必1.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考核和监察制度的基本史实。

2.通过史料分析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的发展趋势、阶段特征和作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3.以三千年选官史感受古人的制度创新,把握选官精神今天在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家国情怀-德育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以及官员考核、监察的方法。

难点;认识古代选官与管理方式演进的内在规律以及不同时期选官制的利弊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名词阐释】

▲察举制: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和具体标准。(教材P21)

▲九品中正制:三国魏王曹丕推行;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教材P21)

▲科举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铨选后方可正式任官。两宋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教材P22)

▲上计制: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每年秋冬,各县、候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审核计簿,上报中央。上计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铨选:铨选是指是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后各代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磨勘法:是唐宋官员以考绩定升迁的一种常态化制度。唐代将对文武官员功过行能的考课 (即考核)结果,分九等注入考状,由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后,决定官吏的升迁降黜。宋真宗咸平年间正式形成课绩与年资相结合的磨勘法,使官员级别升迁的管理走上规范化,专置磨勘差遣院,主持官吏的考课升迁,后改为审官。

▲台谏合一:是宋代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宋朝建立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两个系统的职权开始混杂,台谏趋向合一,具体表现在台官具有言事权、赋予谏官以弹劾权以及台谏官可以互相兼领。宋代实行台谏合一的措施,使得谏官和御史两支监察队伍共同监督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科道合一:即实行监察机关集监察和审计职权于一身的体制。清初六科自为一署,与都察院各自担负审计职责,后六科划归都察统一管辖。科:六科给事中,道:都察院及下设的十三道监察御史。科道合一对审计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起到了作用。

【课前预习-体系建构】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1.西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期

制度

内容(特点)

西周

世官制

以________为选官标准,以贵族为选官范围

春秋

战国

荐举功劳制

举荐有________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____大小授予官职

秦朝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官员都是熟悉法律的“文吏”

汉朝

察举制

①分常科(孝廉、茂才等)和特科(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②以和________为选官标准

魏晋

南北

________

①以家世、道德、才能为标准

②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后期门阀士族垄断选人权,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阶段

概况

隋唐

形成

①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②特点:以________为选官途径,以才学为选官标准,分为制举和常举;合格者还需________选拔,方可任官

两宋

完善

“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元朝

恢复

科举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科举任官比例不高

明清

继续

发展

①考试人员:主要是________和府、州、县学的学生

②考试范围:从________中命题

③考试流程: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④地域平衡:南北卷,确定各地区的录取比例

(课本第31页)思考点: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制度?

(课本第32页)学思之窗:阅读材料,谈谈隋唐时期地方官员任用上的变化对中央集权有什么样的影响。

(课本第32页)“历史纵横”——明朝科举考试中的南北卷制度,思考:南北卷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二、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

文档评论(0)

小学语文、数学相关练习及复习资料;商业综合体商管管理资料;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