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热病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兔热病

英文名:tularaemia缩写:

别名:土拉菌病;野兔病;鹿蝇热;土拉伦斯菌病;rabbitfever;tularemia;deerflyfever;deer-flymalady;PahvantValleyfever;PahvantValley

plague

疾病代码:ICD:A21

概述:是土拉弗杆菌(Francisellatularensis)所致人兽共染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907年Martin在美国发现患者,1911年由McCoy和Chapin在加利福尼亚州土拉县(Tularcounty)的黄鼠(Citellusbeecheyi)中首次分离到病原体。1921年Francis命名为土拉菌病(tularemia),1925年大原在日本亦发现本病,称“大原病”,1928年前苏联发现患者。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也有分布。本病通常在兔形目和啮齿目中流行,人类多是通过接触或节肢动物为媒介而被感染。全身各部位呈现局灶性化脓和肉芽肿炎性反应为其主要特征。临床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皮肤溃疡、眼结合膜充血和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炎症以及毒血症等,可因型别不同而症状各异。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模式,首先取决于病原体赖以存活的诸多不同的环境条件,类型众多的染菌环境和生物可归纳为3类传染源。即以兔形目和啮齿目为主的水陆栖哺乳动物,污染的水源、草垛、动物毛皮、猎物,以及蜱、虻等类媒介。主要传染源是野兔与鼠类。

2.传播途径兔热病具有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破损皮肤直接接触到带菌的猎物,剥制、加工皮毛及肉类的过程,从事运草、移垛、打谷等农业活动,进食半熟肉和污染生水,与污染的水体接触乃至吸入感染性气溶胶等,都可引起感染。通过蜱、虻等媒介节肢动物吸血叮咬而造成的感染,也颇多见。这在经常活动于本病自然疫源的人群中是一重要的传播方式,可有季节性。土拉弗杆菌侵入人体的感染途径有皮肤、口腔及眼部黏膜、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

3.人群易感性人群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均呈中度易感。男性、猎人、屠

2

宰工人、肉类及皮毛加工厂工人、牧民等的发病率较高,这与接触机会较多有关。得病后多有持久的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

4.流行特征兔热病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北部有瑞典和挪威以及阿拉斯加与加拿大,东部有中国和日本,往西则有土耳其、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本病尚见于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在北非和西非地区似也有分布。本病的自然疫源在美国和前苏联的分布尤广。我国曾分别从患者、黄鼠、野兔、锐跗硬蜱、边缘革蜱和西藏革蜱中分离出菌株,确认在通辽、嫩江、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有本病或其自然疫源的分布。患者带菌量不多,对其周围几无传播危险。但本病多形态的自然疫源都对人类和动物的流行具有经久性的威胁。自然疫源有各种景观,如森林、草原、荒漠与河谷、岸滩以及沼泽地,后3种为自然疫源的适宜分布区。例如在美国,发病率的61%为黄鼠和野兔等所传播,由安氏革蜱、变异革蜱、美洲花蜱及沼兔血蜱等媒介蜱类传播者约占27%~56%。本病在前苏联的主要传播者为水鼠乎、田鼠、麝鼠、仓鼠、地鼠和家鼠等,媒介蜱类则为蓖籽硬蜱、边缘革蜱、网纹革蜱、刻点血蜱和罗斯扇头蜱等。欧洲和日本均以野鼠为主要传播者,欧洲的主要媒介蜱类为蓖籽硬蜱等,日本则为褐黄血蜱和日本硬蜱。

病因:本病的病原体为革兰染色阴性的球杆菌,大小为(0.2~0.7)μm×0.2μm,无动力,且不形成芽孢,嗜氧。在含有葡萄糖-胱氨酸-血琼脂培养基生长良好。本菌在水中存活能力强,可在13~17℃的自来水或井水中存活3个月,4℃水中存活5个月以上,可耐受-30℃低温。可在冻肉中存活3个月,咸肉中也能存活1个月。日光直射30min、56℃加热30min、60℃加热10~20min均可达到物理灭菌效果。本菌对消毒剂敏感,0.1%升汞水或1%煤酚皂溶液30s均可杀菌。0.1%三甲酚溶液2min则可杀死脾组织中的细菌。根据菌株对家兔的毒力和能否分解甘油而将全世界已知菌株区分为三个地理变种:其中以能分解甘油的美洲变种(Franicisellatularensisnearctica)的毒力最强;大多都不分解甘油的欧亚变种(Fr.t.palaearctica)的毒力较弱;中亚变种(Fr.t.mediaasiatica能分解甘油,但毒力弱。我国及近年在新疆北部地区分离出的菌株均属欧亚变种。

发病机制:病原体经由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多数患者可在局部引起原发的溃疡病灶。细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