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临床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pdf

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临床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临床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目常见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重点关

注的问题。未来应持续加强CBT新技术、新方法及重点人群和跨诊断方案疗效的

研究,加强关于CBT有效的心理生理机制、有效成分、不良反应和临床服务方式

等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要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对CBT疗效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C

BT的临床研究水平。

【关键词】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疗效;机制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是当代心理治疗的

主要流派,系通过矫正非适应认知和(或)行为为主要手段,达到改善患者心理

行为问题或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提升的一系列心理干预方法的

总称。CBT遵循对认知、行为、情绪、生理及其与人们所处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

科学理解,关注当(或不久的将来)可实现的改变;并重视科学研究和实证证

据的支持等[1]。CBT在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和管理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多,

应用十分广泛。传统CBT在精神障碍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康复和疾病复发预防方

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各种权威的精神障碍临床指南中CBT作为重要的

治疗方法得到推荐[2]o尽管CBT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随

着现代科技发展和人类疾病防治形势的变化,CBT也面临着较多迫切的问题需要

不断地探索。

一、CBT的疗效评价需要持续关注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CBT的疗效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几

乎在各种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都有相应的疗效评价研究,且较多研究为随机

对照临床研究以及Meta分析。CBT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强迫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障碍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循证证据,并且在相应的精神障

碍临床指南中作为一线的心理治疗方法得到推荐[2-3]。在进食障碍、物质依

赖、人格障碍等也有研究显示CBT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在精神病性障碍(如精

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患者中CBT也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最近1篇荟萃

分析中综述了ICD-11的20种精神障碍和20种躯体疾病经CBT治疗后的生活质

量、焦虑、抑郁和疼痛的治疗效果,其中大多数疾病中这些变量都起到了积极的

治疗效果[4],在儿童青少年中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5-6]o

相对而言,上述循证证据在成年人群中获得的较多,而在老年人群、儿童青

少年等特定人群获得的疗效研究证据明显不足。在老年、儿童青少年等特定人群

中,不仅涉及年龄范围比较窄,相关精神障碍谱也受到一定限制。儿童青少年、

老年人群中以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或问题的循证研究较多,其他精神障碍或行

为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关于6岁以下儿童以及80岁以上老年人的CBT的疗效评

价研究则更少[4]。由于CBT对认知发展水平和行为模式变化的敏感性,在生

命不同周期,生理和心理快速变化的阶段心身相互影响,认知特点和行为反应模

式的变化对CBT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衰

老期等则影响更大。因此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群、儿童青少年、孕产妇等精神障

碍的CBT治疗和康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我国目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

同时面临人口老龄化、生育多胎化、个人发展多样化等形势,针对重点人群的心

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开展系统规范的疗效评价研究,探寻更加适合不同人群和

不同性质问题的有效CBT干预方案是当CBT重要的研究方向。

尽管CBT在疗效研究中取得了较多的循证证据,但不同CBT干预模块、CBT

与药物治疗以及与其他心理治疗在成人不同精神障碍中的疗效比较研究仍然需

要持续关注[1-2]。同时,在精准医疗思潮的影响下,临床上患者的问题往往

并不局限于单一疾病诊断,多存在共病的情况,如何将针对不同精神障碍的CBT

方案应用到跨诊断疾病的CBT方案中做到个体化治疗,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在

跨诊断症状维度模型中,如分层潜在结构模型(hierarchicallatentstructu

ralmodels)和症状网络方法,可以明确不同症状维度的CBT有效要素,以实现

CBT的精准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疗效以及评价远期结局。这在当也显得尤为

重要[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