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遮阳制品遮光性能试验方法-编制说明.docVIP

建筑遮阳制品遮光性能试验方法-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遮阳制品遮光性能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工作概况

任务来源

受到国内外节能背景的促进,遮阳行业自2000年后也有了本质的变化,首先从以室内装饰为主的目标过渡到以调节室内光、热环境为主,以适应节能目标对遮阳设施的要求。其次,遮阳设施的形式、材料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的外遮阳设施以建筑构件为主,利用建筑挑檐、廊柱等构造形成遮挡,后来根据建筑窗洞的空间位置、几何尺寸建造水平、垂直或者交叉遮阳板等作为外遮阳构件使用,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确实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不断外延,人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不断聚集,高密度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的功能也从以住宅为主过渡到商办、娱乐、体育、科技等公共建筑不断增加的局面,一方面造成原有的外遮阳构件很难满足现有建筑美学使用,另一方面也造成原有外遮阳构件很难在玻璃幕墙建筑、非方体建筑等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对于遮阳构件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与功能化要求。全球经济、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已经催生了目前种类繁多、性能悬殊的产品格局。仅遮阳帘、蓬类产品的年产值就达到了70亿。

但是,传统的遮阳产品仅仅作为建筑装饰的元素而生存,没有与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改善紧密联系,在节能的社会大环境日趋成熟之后,作为节能的重要措施——遮阳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其遮光性能却未能进行公证的定量化检测;主要是由于国内目前缺乏相应的对于遮阳制品遮光性能的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导致市场产品在遮光性能评价上缺乏统一平台,市场对其节能性能的认识含糊,产品质量与适用效果参差不齐。

基于以上原因,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提出编制《建筑遮阳制品遮光性能试验方法》的申请,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127号文件“关于印发《2007年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建筑遮阳制品遮光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编制工作。

工作过程

1)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确定工作任务后,于2007年4月到2007年8月,组建编制工作小组,落实相关参加单位,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走访相关遮阳制品生产企业,制定工作目标和进度,并形成了标准的编制大纲的内容。

2)2007年8月在上海召开了编制组工作启动暨第一次编制组工作会议,汇报了工作组的组成和计划进度。

3)2007年8月到12月,根据8月份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通过“确认函”方式,最终确定编制组成员名单,落实编制工作到每个成员。通过编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形成标准初稿。

4)2007年12月,编制组一行参观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创明遮阳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产品和科研成果,编制组与相关专家进行了现场讨论,对标准初稿进行讨论,特别是对标准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论证。

5)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根据深圳和广州会议纪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6)2008年5月,编制组一行参观了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并对修改后的标准初稿再次进行深入讨论,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

7)2008年5月到11月,编制组根据山东会议纪要,对标准初稿再进行修改和完善。

8)2008年11月,编制组在同济大学召开会议,对标准草稿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讨论和修改,形成初步的征求意见稿。

9)2008年11月到2009年7月,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完善,形成最后的征求意见稿。

标准制定的社会需求背景

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是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2030年一次能源需求将达到177亿吨油当量,而2005年为114亿吨油当量,需求将增加55%,年均增长率为1.8%。其中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仍将是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在2005年到2030年的能源需求增长总量中占到84%。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人口增长快,占全球一次消费增长量的74%,仅中国和印度就占全球增长量的45%。由于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成为造成全球温度上升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预测,化石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将使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增加,2005年到2030年的全球排放量将上升57%。在全球增加的排放量中,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占增排量的2/3,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工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耗的增加与全球可用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战争等因素,导致无法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是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文档评论(0)

hcmpv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