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VIP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通过了解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基本特征和后期出现的发展趋势,并与中古东欧进行对比,说明中古文明在横向对比与纵向发展上的多元面貌。

本课一共有三个子目:“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这三个子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定义,先呈现最典型的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社会的产生与基本特征;再说明封建社会在中后期出现的新变化-城市的复兴与王权的强化。前两个子目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逻辑说明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与新因素的成长。第三个子目介绍东欧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作为补充,在宗教、政权关系等方面与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对比,从而展现中古欧洲历史发展的整体情况。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皆在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既要通过中古前期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说明其一般特征,也要阐明随着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王权与城市在社会体系中的力量变化,说明中古欧洲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时需要从动态的角度说明中古欧洲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特征及西欧封建社会完整的发展历程。

导入新课

概念解释:中古也就是中世纪,英文称作TheMiddleAges,从公元5世纪后期持续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的一个中间时期。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结束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直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提到中世纪,我们一般会有两个相反的印象。

(课件展示材料)

中世纪是野蛮、专制、愚昧的黑暗时代。-布克哈特

正如布克哈特所说,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时期,中世纪常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曾经“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将中世纪与进步的“现代文明”对立。19世纪以来,伴随着民主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史学界主流话语权的确立,“中世纪”的形象发生了一个大反转,由“现代文明”的对立者变成“现代文明”的起源与前奏。

(课件展示材料)

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时代之一,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桥梁。

-罗伯特

教师时至今日,罗伯特的观点被学术界承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即使早期中世纪也不是“黑暗时代”,而是“现代欧洲文明的漫长早晨”。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中世纪成为古典文明与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环,为未来世界的塑造埋下了决定性的伏笔,甚至是近现代文明得以发生的前提。当“变化与进步”成为中古欧洲的“必谈内容”,当人们紧盯那些似乎孕育现代文明的“种子”时,不应当忘记中古西欧的“基本面”。正是这些“基本面”保持着中古欧洲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精彩课堂

主题一中古西欧的“基本面”

教师]中世纪时代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西欧封建社会在产生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般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标志。其中,封君封臣制度是欧洲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重要体现。

1.封君封臣制度

教师讲述:法兰克王国建立后,国王按照日耳曼民族的传统,将土地恩赐给亲兵护卫,激励他们作战。在查理·马特继任宫相后,推行采邑制改革,把土地以采邑的形式分封给部下。伴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法兰克王国以整个国家的土地作为基础,开始不断扩充封臣的数量,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吏、主教、修道院院长等也得到采邑,成为国王的封臣。这些国王的封臣,也就是大封建主,按照土地规模为国王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为了完成兵员任务,大封建主会再进行分封,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授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为封臣。

(课件展示材料)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古西欧谚语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结合老师的讲述,总结封君封臣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特点:(1)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2)等级森严,依次互为主从。

(3)层级间相对独立。

(4)契约意识(相互尽义务),控制力有限。

教师点拨:由于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是封土,一旦土地授予出去,附着在土地上的权力就随着土地转移到封臣手中。这种封君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只存在于直接授予和获得土地的两方,因此在封君封臣制度之下,“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不同的史料,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