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腹胀,中医叫做“胆胀”.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种腹胀,中医叫做“胆胀”--第1页

有种腹胀,中医叫做“胆胀”

中医所说的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胆胀多发生于40岁至65岁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

体型为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人们饮食

结构的变化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较好,远期疗效尤其是减少复

发的疗效更为显著。

胆胀病始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

口中苦,善太息。”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也很准确。

《伤寒论》中虽无胆胀之名,但其所论述的一些症状,如《辨太阳病

脉证并治》中的“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辨少阳病脉证

并治》中的“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

往来寒热”等都类似本病,该书中所立的大柴胡汤、大陷胸汤、茵陈

蒿汤等皆为临床治疗胆胀的有效方剂。其后《症因脉治》治疗胆胀的

柴胡疏肝饮,《柳州医话》所创的一贯煎也属临床治疗胆胀习用的效

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载胆胀医案,为后世临床辨证治疗积

累了经验。近年来,在辨证治疗胆胀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在

古方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些有效方剂,既往多主张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病

例,现在也可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取得成功。

胆胀为肝胆系病证中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慢

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等相似,临床上见有以右胁胀痛、反

复发作为主症的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胆腑内藏精汁。若胆道通降功能正常,在肝胆疏泄作用下,胆液

经胆道排人肠中,助脾胃腐熟消化水谷。若因饮食偏嗜,忧思暴怒,

外感湿热,虚损劳倦,胆石等原因导致胆腑气机郁滞,或郁而化火,

胆液失于通降即可发生胆胀。

1.胆腑气郁忧思暴怒,情志不遂,肝脏疏泄失常,累及胆腑,气

机郁滞,或郁而化火,胆液通达降泄失常,郁滞于胆,则发为胆胀。

有种腹胀,中医叫做“胆胀”--第1页

有种腹胀,中医叫做“胆胀”--第2页

2.湿热蕴结饮食偏嗜,过食肥甘厚腻,久则生湿蕴热,或邪热外

袭,或感受湿邪化热,或湿热内侵,蕴结胆腑,气机郁滞,胆液通降

失常而为之郁滞,气郁胆郁则引起胀痛,痛胀发于右胁,而为胆胀。

3.胆石阻滞湿热久蕴,煎熬胆液,聚而为石,阻滞胆道,胆腑气

郁,胆液通降失常,郁滞则胀,不通则痛,形成胆胀。

此外,也有由瘀血积块阻滞胆道而致者,其机理同胆石阻滞。

胆胀病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

液失于通降。病位在胆腑,与肝胃关系最为密切。日久不愈,反复发

作,邪伤正气,正气日虚,加之邪恋不去,痰浊湿热,损伤脾胃,脾

胃生化不足,正气愈虚,最后可致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的正虚邪实之

候。

【临床表现】

本病以右胁胀痛为主,也可兼有刺痛、灼热痛,久病者也可表现

为隐痛,常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口苦,嗳气,善太息等胆胃气逆之症,

病情重者可伴往来寒热,呕吐,右胁剧烈胀痛,痛引肩背等症。本病

一般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时作时止,部分病例为急性起病。复发

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恼怒,劳累等诱因。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诊断】

1.以右胁胀痛为主症。

2.常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口苦,嗳气,善太息等胆胃气逆之症。

3.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时作时止,复发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

恼怒,劳累等诱因。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4。十二指肠引流、B超检查、腹部X线平片、Cr

文档评论(0)

139****67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