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解读

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中,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

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条阅读学习目标,行为动词是“感

受”和积累“”,两个动词指向的对象分别是“生动的语言”和“喜欢

的语句”。解读这一训练要素,首先就要将行为动词和动作对

象都当作概念捋清。

“感受”,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但没有解释什么是“感受”,

“感受”与体会“”等有什么区别。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的解释,这里的“感受”意思应该是“受到(影响)”。同样是这

版词典中,体会“”解释为体验领会“”。两相对比,相对于学习

主体来说,“感受”似乎在主动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学习主体

能受到多大的影响,能有怎样的收获,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感受

的对象;体会“”更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通过体验去领会。

目标当中,感受的是“生动的语言”,细心咀嚼,可以看出,

这里要感受的语言已经先入为主地被认为是“生动的”了——到

底哪些语言是生动的,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中也有列举和暗

示。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追问和思考两个问题:那些“生

动的语言”何以是“生动的”?课堂上通过什么方式能让这些生

动的语言带给学生一定的感受(如果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可

以将这个问题变换为: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怎样的学习实践对

这些生动的语言产生一定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2页

积累“”一词,理解起来比“感受”要明确清晰,这是一个主

动性很鲜明的行为动词。积累喜欢的语句“”,特别要关注的是

两点:一是积累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二是“喜欢的语句”与“生动

的语言”有什么关系。

有些语文老师可能会觉得,思考这些问题有些多余,不如

将精力花在具体课文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上。笔者以为,厘

清这些问题,恰恰是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基础和需要。因为,

我们是用课文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本身。为课堂的文本解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读出具体文本中有哪些适切的语文学习

价值。例如,《大自然的声音》中,有哪些生动的语言应该引

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感受,有哪些语句会让学生“喜欢”并能

主动丰富积累?文本解读时,就应该梳理得清楚明白了。

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的呢?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语言是

否生动,关键在于具体的语言能让他们感受到什么,能给他们

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如果语言能让学生联想到具体的画

面、场景,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能就是生动的——从这

个意义上讲,即便使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运用了各种各样的

修辞,如果学生无法因此产生积极的联想和想象,无法感受到

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情趣、情感,也不是生动的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读不完的大书》

这几篇文章中,哪些语言是生动的,学生在感受具体语言的生

动之后,会喜欢上哪些语句并运用不同的方法主动积累,语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3页

教师只要用心研读课文,大概就都有了自己的判断。笔者觉得,

更重要的是,那些生动的语言,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学

文档评论(0)

LLFF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