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多见于本病1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3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2级为多。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予滋阴、潜阳,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分清风、火、痰、瘀之兼夹,予熄风、降火、化痰、祛瘀;审察脏腑肝、肾、心之病机,予柔肝、滋肾、养心;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1.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甘草5
木通5
黄芩15
生地黄20
泽泻30
栀子15当归12
柴胡10
车前子15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珍珠母、白芍。
枸杞15
菊花15
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山药12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
龟板30
夏枯草15
珍珠母30
白芍15
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泽泻渗湿,丹皮清虚热,枸杞,菊花,夏枯草清利头目,白芍敛阴,珍珠母、龟板滋阴潜阳。
3.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
钩藤15
石决明30
栀子15
黄芩15
牛膝20
桑寄生15
羚羊角粉3
丹皮12
茯苓15
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羚羊角清热熄风降火,三药并用平肝潜阳。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茯苓安神。丹皮清血中之伏火。
4.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吸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素馨花、珍珠母。
丹皮15栀子15柴胡10白芍15当归12
茯苓15白术12甘草5素馨花10珍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母30
柴胡,素馨花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实土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用丹皮清血中之伏火,栀子清肝热,导热下行。珍珠母滋阴潜阳。
6.脾虚痰盛型
主证:眩晕体胖,身倦乏力,头重如裹,痰多,浮肿,便溏,舌胖嫩,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2g陈皮12g白术10g茯苓15g
钩藤20g天麻6g竹茹15枳实15
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陈皮,半夏合用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天麻,钩藤并用平肝潜阳,熄风止眩。竹茹、胆星清热化痰,枳实理气,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胃,调和诸药。
7.阴阳两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
治法:调理阴阳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12
山茱萸9
巴戟天9
肉苁蓉9
制附子6
官桂6
五味子6
石斛9
麦门冬6
石菖蒲6
远志6
白茯苓6
薄荷5
生姜5
大枣1枚
方用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巴戟天,肉苁蓉温壮肾阳,附子,肉桂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五味子,石斛,麦门冬滋阴敛液,壮水以济火,石菖蒲,远志,茯苓合用,开窍化痰,交通心肾。薄荷轻清上行,姜,枣和中调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高血压特色治疗方法:按摩:
方法一
①浴面分抹法:搓热双手,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反复20-30次。然后再用双手四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双侧太阳穴,反复多次,逐渐上移至发际。手法轻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
②揉攒竹穴:用双手拇指端分别按揉双侧攒竹穴约100次,用力要均匀。此法可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
③抹桥弓:头偏向一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