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血管性血友病

英文名:vonWillebranddisease缩写:vWD

别名:血管性假性血友病;遗传性假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Jurgens血小板病;冯·威利布兰德病

疾病代码:

ICD:D68.2

概述: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是一种复杂的止血功能缺陷的出血性疾病。1926年ErikvonWillebrand首次报道本病,认为是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管异常所致。现已明确vonWillebrandFactor(vWF)质或量的异常引起vWD,伴有因子Ⅶ促凝血活性(Ⅷ∶C)降低。临床上有程度不一的皮肤黏膜出血倾向,血小板黏附性降低,出血时间延长。

流行病学:1926年vonWillebrand医生首先在芬兰Bothnia湾的Aland岛上发现Foglo的一个家族66个成员中24个患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拔牙后出血,妇女有月经过多,而罕有关节出血,男女均可罹患,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正常,当时称为遗传性假性血友病。1930年Jurgens发现这些患者有血小板功能缺陷,并称之为vonWillebrandJurgens血小板病。1953年Alexander和Goldstein报道2例患者有止血缺陷、出血时间延长和FⅧ活性降低,Schulman等称本病为血管性假血友病。1957年Nilsson等发现给此类患者输注新鲜FⅧ不仅能够纠正FⅧ缺陷,同时能够纠正出血时间和毛细血管异常。现在国外通用的名称是vonWillebranddisease(vWD),国内称为血管性血友病。vWD为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均可受累,发病率为0.82%~1.6%。

国外大规模调查显示vWD发病率从3~4/1万到1.3%,我国尚未有大规模的调查。国内本病的病例数低于血友病,这与本病表现型的异质性造成缺少正确简单易行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使得诊断困难以及许多轻症患者不就诊有关。

病因: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因vonWillebrand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发病机制:vWF是一种多聚体糖蛋白,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上,长180kb。

-2-

它由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储存在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和血小板α颗粒中。内皮细胞合成的vWF大部分以持续性方式分泌,vWF分子多为二聚体和小的多聚体,可能是因子Ⅷ的载体。另一种受理化因素(如凝血酶、组胺、纤维蛋白等)调节分泌的vWF主要是大的多聚体,与基质有强的结合能力,在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浆中因子Ⅶ和vWF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vWF作为因子Ⅷ的载体,使其结构保持稳定,与vWF结合的因子Ⅷ也易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加速凝血酶的形成。vWF减少时,因子Ⅷ的降解加快,Ⅷ∶C活性受到影响。在血管壁剪切力较高的小动脉,血小板黏附于损伤的内皮细胞下组织要依赖vWF的存在,vWF起着连接血小板膜表面和内皮下结缔组织的作用。vWF水平减低或功能异常时,血小板不能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导致出血症状。

vWD各型发病机制不同:1型是vWF基因发生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引起vWF蛋白水平下降。2A型是vWF分子上28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2B型因vWF分子上与GPIb结合的位点发生错义突变,vWF大多聚体与之结合增强,在血浆中易被清除。3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异常的vWF基因来自于父母双方,突变方式为无义突变、基因缺失或mRNA表达缺陷。血浆及血小板中很少或几乎没有vWF蛋白。

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大多数患儿自幼即有出血倾向,出血严重程度与疾病的类型、vWF质或量的异常有关。多以皮肤黏膜尤其是鼻、齿龈出血为主。外伤、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术后有过度出血。女性青春期可有月经过多。3型vWD患儿可有关节、软组织出血,极少数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反复出血患儿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出血倾向随年龄增长可自行减轻。

2.临床分型根据vWF交叉免疫电泳结果,vWD分为量或质的异常,前者为1型,后者为2型。2型又分4种亚型:血浆中大和中等大小多聚体缺乏者为2A型;缺乏大多聚体且与血小板GPIb亲和性增加为2B型;vWF与血小板GPIb结合力降低为2M型;与因子Ⅷ结合力降低者为2N型。3型vWD患者血浆及血小板中多聚体通常检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