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2教学课件(2024秋).pptx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2教学课件(2024秋).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CONTENTS教学目录走近作者01创作背景02诗歌朗读03主旨点睛05诗歌赏析06诗意速通04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世称岑嘉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走近作者

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原诗注:“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年(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创作背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qiǎngbàngcénshēn诗歌朗读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勉强诗意速通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旁边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重阳节勉强想去登高而又无人送酒的感慨和对故园菊花的思念,流露出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主旨点睛

1.这首诗写了中国的哪一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重阳节。“九日”“高”“酒”“菊”等。诗歌赏析

2.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首句为何要说“强欲?“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这里流露出诗人浓郁的思乡情绪。

3.“无人送酒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4.“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两方面加以简析。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5.描述诗歌最后一句所描写的画面。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寂寞地开着。

夜上受降城闻笛

CONTENTS教学目录走近作者01创作背景02诗歌朗读03诗歌赏析06积累拓展07主旨点睛05诗意速通04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走近作者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创作背景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lèlúxiáng诗歌朗读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烽火台名诗意速通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一夜都在望乡。芦笛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诗歌通过描写如雪的沙地、如霜的月光、凄凉幽怨的芦笛声等,创设了苍凉旷达的意境,抒写了征人的思乡之情。主旨点睛

1.“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比喻有何作用?“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渲染了自己愁惨凄凉的心境。诗歌赏析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3.简要赏析诗歌第三句。第三句写声,照应标题中的“闻笛”。“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

4.第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直接抒写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一夜”写出了征人望乡时间之长,“尽”字又道出了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望乡,充分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切。

5.《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前者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后者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古诗中的月亮意象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是不同的诗人因为他们不同的人生境遇赋予了月亮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