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关于劳动价值论.pdfVIP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关于劳动价值论.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关于劳动价值论

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研究的背景

1.《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马克思在《资本论》

及其手稿等论著中,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写成的科学巨著。

马克思原计划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总标题,分六册写作:

《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和

《世界市场》(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

版社,1962年)第7页。)。1859年6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

一分册出版后,他又决定改变他的写作计划,着手写作《资本论》

三卷本。1867年9月14日,由马克思撰写并亲自校订的《资本

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遗稿进行了整理,

先后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恩

格斯逝世后,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其他遗稿,由考茨基以《剩余

价值理论》为书名编辑出版,但他对马克思的手稿作了许多删改

和变动。1954-1961年,苏共中央编译局按马克思的手稿次序和

内容重新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

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肯定

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

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

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

出版社,1972年,第36页。)。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注重对《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

2.1949年至今,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大约

有五次: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

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后,以孙冶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制

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地位、作用问题。从1958年开始,

毛泽东同志和党内部分高级干部、理论家研读了《苏联社会主义

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明确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

伟大的学校”(注:毛泽东:《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毛

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34页。同

时参阅《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清样本,

上、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1998年1月刊印。),推

动了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探讨。

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这场

讨论涉及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商

品经济、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在60

年代初关于生产劳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于光远又提出:只要是

参与物质产品生产的,包括教育、科研、文艺、服务等行业的劳

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注:参见于光远《社会主义制

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中国经济问题》1981年第1

期。)孙冶方不同意于光远的观点,指出: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注:参见孙冶方《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

生产劳动》,《经济学动态》1981年第8期。)由此引发了理论界

的讨论和争鸣,并逐步形成了宽派“”、“中派”、“窄派”三种不同观

点。

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价值创造“源泉”的讨论。苏

星针对南开大学谷书堂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的观点

(注:参见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9年)第110-112页。),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劳

动价值一元论》,提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才是价

文档评论(0)

195****15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