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会用微观粒子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3.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

4.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5.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可以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

(二)核心素养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通过分析微观示意图,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念。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建立物质的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因此本课时占据重要地位。学会从原子、分子视角初步分析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知道表示分子、原子的符号,可以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认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性。了解人类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索的发展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后,会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根源心生好奇。通过科学史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智慧,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图片展示、实验现象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以及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分子有质量小、体积小的基本特征并且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能初步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形成一定的证据推理能力。

核心素养

建立化学观念: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原子的性质。

难点:利用分子、原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世上万物由什么构成?

科学家不断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逐步形成了认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通过相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思考。

环节二:分子的性质

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图片展示】分子的图片。

二、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需要

学生思考、观看图片,认识分子及其性质。

通过客观事实,证明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分子的性质

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因为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什么墙角的花香会被远处的人闻到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烧杯A和烧杯B,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进。

【结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一定量的水,在它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大小不变,分子间的距离(间隔)变化。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并用分子的性质进行解释。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物质的微粒性,并且可以用分子、原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长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