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评近代文化界奇人:林纾
摘要林纾,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画家。他是一个具
有深远影响却又极具争议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的政治观点、文学
造诣和文化观点以及对翻译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近代传奇
人物。
关键词:林纾翻译文化奇人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林纾,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画家,与林则徐、严复并
称为“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三巨人”。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
号畏庐,别属冷红生、春觉斋主人等。1852年出生于福建闽县(今
福州),幼时家境贫寒,却极好读书。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
13岁至20岁期间阅读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化功
底和古文修养。青年时代的林纾立志救国图存,却遭遇仕途不顺,
继而以教书为业,曾经在福建、浙江、北京等地的大学堂教书,主
授传统文化和文学。1897年,47岁的林纾以一部《闽中新乐府》
和让洛阳“一时纸贵”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在文学界和翻译
界名声大噪。晚年的林纾因其矛盾的政治立场和守旧的文化观点遭
时人讥讽、抨击,晚景凄凉,于1924年黯然离世。
一矛盾的政治身
青年时代的林纾同所有旧时的读书人一样,也希望通过科举进士
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改变自己贫困的处境。可他的仕途并不坦
荡,才高气盛的林纾直到29岁时才被“补弟子员”成为秀才,一
年后中为举人。之后六次赴京赶考,最后还是榜上无名!十五年的
屡试屡败,使林纾心灰意冷,决计不再图仕进了。虽然仕途遭遇不
顺,但他依然抱有爱国之心,关心世界形势,立志救国图存。
辛亥以前的林纾是一位比较典型的维新派、立宪派文人,曾参加
维新运动,一腔热血,矢志报国。其爱国救国的进步思想在其译作
和著作中也常有体现。他早在1897年就出版了一部鼓吹维新变法
的歌诀体诗集《闽中新乐府》喊出了“救时良策在通变,岂抱文章
长守株”的时代呼声。1916年,袁世凯图谋称帝前后,许多名流都
竞相表现对袁氏的拥戴之功,而林纾对此则深恶痛绝。
与维新变法时期的进步思想截然相反,老年的林纾在政治身、
政治倾向上改弦易辙,思想上变得守旧,反对废除帝制,反对辛亥
革命。他发誓不做民国的官,表示“一日不死,一日不忘大清”并
且拜谒清帝陵。从1913年起到1922年止,前后亲赴易州梁格庄拜
谒光绪陵墓达11次之多。这一标新立异之举顿时令众人哑然、唏
嘘不已。一个进步、忠廉的爱国人士形象,也因他的“卫道”、他
的“不忘大清”,顿时沦为一个迂腐可笑的挡车螳螂和清朝遗老的
形象。正如张俊才所言,晚年的林纾一直在“共和老民”和“大清
举人”这两种政治身之间徘徊着。
二毁誉参半的文坛巨匠
幼年时期的广泛阅读为林纾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传统的道德
意识和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也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中。并曾从事多
年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执教之余,他热衷于古文研究,著有《畏
庐文集》、《畏庐诗存》、《畏庐笔记》、《闽中新乐府》、《春觉斋论画》
等以及各种古文研究、小说、传奇、琐记、丛谈等三十九种著作。
文章擅叙事抒情,崇尚韩柳,文笔婉约动人。桐城派末代宗师吴汝
纶很赏识林纾,称赞他的文章是“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者”。他
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能武,可谓十项全能的文化达人。
从他的著作可以看出,林纾在文学、艺术、学、历史以及文字学、
语言学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
尽管林纾在文化界颇有建树,却因其晚年“不识时务”的文化观
点招致不少非议和诟病。在“五四”时期,文学改良、文学革命闹
得轰轰烈烈之时,他出面攻击新文化运动。他是“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第一个反对者,反对白话文,倡言“孔教”,鼓吹以“伦理立
国”。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借“吾国言文
之背驰”,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论,发起了声势
浩大的白话文运动。而林纾则于1917年2月8日在上海《民国日
报》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指出“文无所谓古也”,并大声疾呼
“古文之不宜废”。1919年3月18日,他在《公官报》发表《致蔡
鹤卿书》,指出“非读破万卷,不能为古文,亦并不能为白话”,同
时言辞激烈地批判蔡公“我公为南士所推,宜痛哭流涕助成和局,
使民生有所苏息,乃以清风节之躬,而使议者纷纷集矢,甚为我
公惜之。”在林纾看来,文无古今,唯有优劣,优秀的古文,具有
恒久魅力,现代化并不需要抛弃传统。时隔近百年之后,当今的中
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