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声”临其境——朗读技巧训练(以《春》《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学设计)-《演讲与口才》同步备课.docx

6.“声”临其境——朗读技巧训练(以《春》《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学设计)-《演讲与口才》同步备课.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临其境

——朗读技巧训练(以《春》、《秋天的怀念》为例)

【教学目标】

1.学习重音、停连、语气、语调和节奏等朗读技巧,有感情朗读。

2.通过欣赏名家全文朗诵和片段分解学习,不断提升朗读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朗读欣赏

播放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梓萌的朗读——《生如夏花》

各抒己见

你有哪些朗读小技巧?请和大家分享。

预设1:朗读的时候要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

预设2:要根据文章的情感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

预设3:朗读的时候要设计句子的重音,突出强调有关内容。

明确:

朗读技巧,是指朗读时因表情达意的需要而运用的朗读方法。如节奏的快慢、语气的抑扬、语调的高低、停连和重音的把握等。

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的。理解作品应该是朗读创作的第一步,其次才是寻求适当的表达方法问题。只有先了解了作品,表达才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才谈得上正确而完善的表达。

设疑存疑

在朗读《秋天的怀念》时,有人把故事读得很悲,尤其是文章结束时的那句话:“我倆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用低沉的声音,悲痛的语气朗读,你认为对不对?

明确:

先学习,再评议。

读得对不对,好不好,判断的标准关键在于弄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文章,把握好文章的基调。而文章的基调怎样把握?又怎样通过声音表达“情景再现”?

解锁朗读技巧

“四步”提升朗读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步:读准字音,扫除障碍,读顺句子

第二步:读文识意,理清脉络,找准基调

第三步:由文入景,因文生情,抓住感受

第四步:绘声绘色,“声”临其境,以声传情

明确:

***朗读的三个阶段

第一、二步,朗读的准备阶段——熟悉理解

第三步,朗读的内化阶段——体会感受

第三步,朗读的外化阶段——有声表达

学习训练安排

分2课时进行。

【第1课时】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学习“读文识意”“找准基调”“抓感受”。

【第2课时】以《春》和《秋天的怀念》为例,学习“停连、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技巧运用。

六、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学习“读文识意”“找基调”“抓感受”

1.怎样才能知道作者写作文章的立意是什么?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只有抓住立意,才算是抓住朗读的关键所在。

循着“三问”路标,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找准作品感情基调。

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

第二,作者想通过这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这篇作品想说什么)

第三,这篇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2.朗读时把握基调为什么特别重要?

感情基调是贯穿全文的情感,在朗读中基调准确是第一位的。声音再好,情感再真挚,语流、语感、节奏的控制跟技巧运用的再娴熟,基调把握不准确,会影响整个作品的表达。无论节奏怎么变化,都应该以“感情基调”为底色。

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并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分析作品的体裁、主题、结构或语言风格等要素入手,解析出作品的感情基调。这样朗读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一般来说,文章的感情有一个统一的基调,但各个段落也会有节奏的变化。

朗读基调五种常见类型:①清新舒展的;②热情赞美的;③低沉悲痛的;④坚定昂扬的;⑤悲愤激扬的

3.透过文字如何感知,提高朗读的感受能力?

“念字出声”毫无感受、毫无情感,这样的朗读干巴巴、索然无味。“以画带声”“以情带声”的朗读更有感染力、吸引力。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我们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在熟悉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边默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让文章中的内容在我们的心里、眼前活动起来,将“看到”文字作品中所描写、叙述的人、景、物、情,在脑海中“情景再现”,化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体会、感受,较好地搭建起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

4.以《秋天的怀念》为例,默读课文,结合以下三则材料,联系课前提出的评议题,说说怎样“读文识意”“找准基调”“抓感受”。(问题回顾:在朗读《秋天的怀念》时,有人把故事读得很悲,尤其是文章结束时的那句话,“我倆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用低沉的声音,悲痛的语气朗读,你认为对不对?)

材料1:

我不觉得一说苦难就是悲观。胆小的人走夜路,一般都喜欢唱高调。我也不觉得编派几件走运的故事就是乐观。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走运的事,企望以走运来维持乐观,终归会靠不住。不如用背运来锤炼自己的信心。我总记得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雪,几个外乡来的吹手坐在窑前的篝火旁,窑门上贴着喜字,他们穿着开花的棉袄,随意地吹响着唢呐,也凄婉,也欢乐,祝福着窑里的一对新人,似乎是在告诉那对新人,世上有苦也有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