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 2套(含答案解析).pdfVIP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 2套(含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A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

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

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

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

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

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

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

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

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

现的图像片段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

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

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

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

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

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

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约住、规范住,

接受者必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

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

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

第页共页

137

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

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

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我们毕竟是现代

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

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

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

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取材于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材料二: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

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

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第二

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

再创造的结果。

(一)填空、对话

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

现象中的语词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

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

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

沌朦胧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

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文学文本只是

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

才能。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

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

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

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伽达默尔还

指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于一次对话,而是取决于无限的对话。因为文

本属于无限绵延着的历史,历史不断,对

文档评论(0)

138****8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