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障碍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注意缺陷障碍

英文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缩写:

别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征或儿童多动症;多动症;hyperkineticsyndrome

疾病代码:ICD:F90

概述:注意缺陷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syndrome),简称多动症。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其主要特征是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与年龄不相称的,表现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缺乏持久性,注意持续时间过短、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低的自尊心,因为多动症儿童常不为其他同龄伙伴接受。该症呈慢性过程。随年龄增大可逐渐好转,但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患病男孩数倍于女孩。

该症早在1845年,就被德国医生描述为“多动”。1937年,Bradley指出这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的特殊形式,并应用苯丙胺治疗取得疗效。直到20世纪中叶,将多动行为与脑损伤联系起来,认为多动行为是“缺乏道德控制”,可能与出生前后的损伤有关。称为“脑损伤综合征”(braindamagesyndrome)和“轻微脑损伤”(minimalbraindamage,MBD)。

由于儿童精神药理学的发展,这类儿童经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也未发现明显脑损伤证据,Chess(1960)以“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braindysfunction,MBD)取代了“轻微脑损伤”,并于1962年在英国牛津举行的国际小儿神经病学会议上得到认可。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两派学者在“多动”概念上发生了明显的分歧。前者强调“多动”少见,并将其与脑损伤联系起来;后者认为“多动”很普遍,不一定都有脑损伤。这两种观点在ICD和DSM两种分类系统中已有体现。1977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ICD-9)和1992年出版的第10版(ICD-10)都采用了“儿童多动障碍”诊断术语。1980年公布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DSM-Ⅲ)认为这类儿童的核心问题是注意障碍,而称为“注

2

意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tdisorder,ADD)。如果同时伴有明显活动增多则称为“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ADDH)。1987年修订版(DSM-Ⅲ-R)注意到了注意缺陷和活动增多同时存在这一事实,而命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1994年出版的第4版(DSM-Ⅳ)在DSM-Ⅲ-R的基础上,强调行为的冲动性,而将ADHD分为“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3个亚型。

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此症,一般概念、命名和诊断原则基本上是参照ICD系统。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方案第3版(CCMD-3,2001)中分别被称为“儿童多动症”和“多动障碍”。

流行病学:跨文化研究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中,均有多动症发生。但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经济文化阶层中,其患病率有差异。英国报道患病率不到1%,一般他们把该类问题归为儿童行为问题。荷兰报道为5%~20%,70~80年代美国报道为5%~10%。现在认为按DSM-Ⅳ标准,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3%~5%。日本为4%。我国报道的学龄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1.3%~15.9%。患病率高低悬殊,这可能与诊断标准和检查方法不一致有关。近半数4岁以前起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之比约为4~9∶1。此外研究发现,不少多动症儿童来自父母分居或离婚的家庭,父亲经济地位低或为体力劳动者、父母婚姻不和谐以及家庭教育不一致者较多见。多动症儿童的父亲和男性亲属物质滥用、母亲和女性亲属布里凯综合征(Briquet’sSyndrome,一种癔症)等病理心理问题明显多。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通常出现于6岁以前,但在九岁最为突出。为了使多动症儿童的学业水平能与其智力能力保持一致,大约有20%的多动症儿童需给予特殊教育,15%的儿童需提供特殊的行为矫正服务。

病因:本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1.遗传因素在家系研究调查中发现,发现本症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多动症儿童的生身父母儿童期患多动症,成年后患癔症、社会病态和酒精中毒较正常儿童父母多。患儿的双亲患病率20%,一级亲属患病率10.9%,二级亲属患病率4.5%。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l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