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pdf

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

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地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类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

本质性的。当时的人,基本上没有办法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但长期使人困惑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

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大致相同的河流为什么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

②这里需要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地理环境“决定”了什么?“决定”到什么程度?其实,被“决定”

的是一个上限或下限,超过或突破极限当然不可能,但是在这个极限之内,人可以有相对无限的创造力和发

展空间。如约旦河的供水量是有极限的,开发粗放的耗水农业只能维持有限的农田。以色列人用暗渠管道取

代明渠水沟,以喷灌取代漫灌,同样的水量就可以灌溉更多的农田。而且,人可以通过利用新的可利用资源,

发现新的地理空间来突破这个极限。

③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与河流互动。人类与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动,自然会在同样的地理环

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态。在人类早期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

掌握全面的、准确的地理信息,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也难以做出完全自觉、自主、理性的选择。任何一种

文明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完全有意识发展的结果。因此,人类与河流的互动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具体表

现在

④首先,自然环境的变迁。河流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早期很难

了解这些规律,甚至连规律这样的概念也未必有。即使到今天,尽管已经有了很多科学的探索手段,人类对

自然规律的了解还相当有限。但人类活动如果正好顺应了变化,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便奠定了某

种文明的基础。

⑤五六千年前,中国正经历一个气候温暖的阶段,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估计比今天要高2~3摄

氏度,降水量充足,温暖而湿润。迁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大量开垦和耕种土地,生产出足够的粮食,

使一部分人口解放出来,得以专门从事统治、管理、防卫、建筑、祭祀、并吸引了周边其他群体的聚集,不

断壮大,形成核心。聚居于长江下游良渚的先民就没有那么幸运。尽管良渚文化的年代不比陶寺晚,水平不

比陶寺低,却没有延续发展下来。这时的长江流域气温偏高,降水量大,沼泽湿地普遍,地面积水过多,形

1

成湿热的气候,传染病流行,难以消除。加上原始植被高大茂密,土壤黏结,土地难以开发利用。一般推测,

是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不利环境,使良渚人的后裔不得不迁离或分散。

⑥其次,生产方式的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和其他基本资源为不同的生产

方式准备了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并非没有选择的余地。正确的选择可以实现人类与河流的和谐共生,

利益最大化;错误的选择不仅使人类得不偿失,还会伤害河流。但这种选择大多是随机的、非理性的、不得

已的,人类往往只能将生存的需求放在首位,或者先考虑本群体的眼前利益。

⑦三四千年前,黄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环境宜农宜牧,农业、牧业并存。但随着以农耕为主的华夏人口的

增加和农田的扩展,牧业区日渐缩小,以牧业为主的戎、狄、胡人不得不北迁。到西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

土地基本都已开发为农田,阴山山脉以南已经鲜有成片牧区了。这一区域的农业生产供养了6000万总人口的

70%,也支撑着汉朝强盛的国力。但中游的开发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的泥沙淤积,引发河水

泛滥决口和多次改道。东汉以后,中游地区受战乱影响,农业凋敝,人口减少,牧业人口逐渐增多,原来的

农田或者因弃耕而荒废,或者变成牧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不在黄河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