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各版本比较--第1页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各版本比较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各版本《伤寒杂病论桂林古
本》,据称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之世
传抄本,历来未见于世。直至清末,世居岭南的张仲景六十
四世孙——张绍祖方始传书予其徒桂林左盛德,左再传予其
徒罗哲初。尔后于1934年罗哲初借予黄竹斋抄写成《白云阁
藏本》(略称《白云阁本》),1939年由张伯英资助而方校刊
公世。因为本书在民国之前未见记载,学者对此版本的真伪,
仍有争议。现在通行版本包括了:1939年黄竹斋《白云阁本》。
1956年罗哲初之子罗继寿将世传抄本(直排)原稿献予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后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不完全
简体字化的直排版;1980年出版简体字横排版。1980年由黄
竹斋高足米伯让,补刻三页书版“勘误表”,由陕西中医药
研究院,依原黄竹斋所刻之《白云阁藏本》版重印二百部,
称“《白云阁本》重刻版”。1986年,台湾正体字版书籍与
电子档(直排)是由中医整合研究小组赖鹏举医师等人所推
行,主要参考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本。2006年由民间
自动发起校正的民间中医网校正版本(横排),以广西人民
出版社的1960年版和1980年版为底本,参以中医整合研究
小组版本、《白云阁本》重刻版、黄竹斋《会通本》等,各
版本不一致处均保持正文与广西人民出版社版本一致,另加
编辑版word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各版本比较--第1页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各版本比较--第2页
注脚说明不一致处。特色[编辑]根据《桂林古本》刊行序文,
称仲景撰有一十三稿;现存宋本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为第七稿,而《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为第十二稿,共十六
卷。一至二卷,为脉学;三至五卷,讨论温病。六至十六卷,
除了少数文字略有改动,与后世传本大致相同。《桂林古本》
与传统版本最大的差异是加入了温病的内容,就完整度及一
致性(条文不矛盾)上来说,《桂林古本》较为齐全,故得到一
些人的支持,认为它才是真正善本。《桂林古本》较通行本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者合参,多出篇章:“平脉法
第一”、“平脉法第二”共两卷奇经八脉病脉证并治,出现
在《桂林古本》卷二“平脉法第二”篇。温病脉证并治六淫
病脉证并治——伤暑病、热病、湿病、伤燥病、伤风病、寒
病条目差异:《金匮要略》中的黄疸病出现在《桂林古本》
卷十“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处方差异:补宋本所缺之五
藏结处方,出现在《桂林古本》卷九“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篇。与宋本不同:宋本四逆散在《桂林古本》的名称为柴胡
枳实芍药甘草汤,出现在《桂林古本》卷十一“辨少阳病脉
证并治”篇。版本差异:桂林古本卷三《伤寒例》前有“六
气主客”一篇,黄竹斋1935年手抄罗哲初珍藏原本,无此内
容。故于1939年所刊白云阁藏本及1948年自印《伤寒杂病
论会通》,均无此篇。早于此前(1932)公世之《长沙古本》
亦无此篇。不知何时何人补入“桂林本”中,目前无法查考。
编辑版word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各版本比较--第2页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各版本比较--第3页
争议[编辑]现代中医学者,如刘渡舟,认为《桂林古本》乃
伪书,写作时间不早于明清二代,是后世伤寒派医家增补伤
寒论条文而成。因为有以下疑点:方剂差异:以汤、散,剂
型的使用上,桂林本的散剂是药物打成散而煮汤,而后去滓
服之(如五苓散),变成所谓的“煮散”。煮散在宋朝时相当
盛行,《梦溪笔谈》说:“汤、散、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2单元《位置》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2024年“学宪法 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电子书、单词、笔记、练习册(附答案)汇编.docx VIP
- 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考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真题.doc VIP
- GB50581-2020 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pdf
- 【2024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各保护装置报警中英对比.doc
-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卷(含答案详解).docx
- cytoflex使用说明流式细胞分析仪.pdf
-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