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pdf

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

易思平

《黔之驴》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名篇,其寓意一般理解

为: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

某些上层人物”①。然而,这种理解疑点颇多:柳宗元笔下的驴似乎

不像高官显吏,也未“仗势欺人”,谈不上与“上层人物”有多大关

系;相反,它看起来是个可怜的动物,其遭遇尤其值得同情。一句话,

这篇寓言的寓意有重新解读的必要。

《黔之驴》是柳宗元寓言《三戒》之一,另两篇分别是《临江之

麋》和《咏某氏之鼠》。这后两篇的故事大致相似:临江之麋,依仗

主人宠爱,日与家犬游戏,结果忘己身份,见外犬而“欲与为戏”,

被外犬“共杀食之”;某氏之鼠,也是因为主人宠爱,于仓廪府库中

恣意为患,“饱食而无祸”,后换了新主人,仍“为态如故”,结果

被群猫捕杀殆尽。柳宗元在《三戒》序言中,是这样说明这组寓言的

创作意图的:“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

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殆于祸。有客谈麋、驴、

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按序言中的对应关系,麋属于“依

势以干非其类”之物,鼠属于“窃时以肆暴”之物,两者正是那种

“仗势欺人”、“外强中干”而又“无才无德”的权贵或者爪牙,其

下场属罪有应得。而驴只是“出技以怒强”,显然不与麋、鼠同类:

因为它并没有“依势”逞己威势,又没有“窃时”肆己暴虐,也没有

招谁惹谁或者得意忘形而忘记自己是谁。可以说,驴完全是个弱者,

它的悲剧正是因为触怒强者而招致迫害致死的结果。

那么,《黔之驴》到底写的是什么人的悲剧?它的寓意又究竟如何?

秉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我提出一个也许是“惊世骇俗”

的看法:我认为,《黔之驴》写的是中国文人的悲剧;它的寓意在于

告诫文人不要“出技以怒强”,而应锋芒内敛,谨慎处世,以求全身

远祸。这是柳宗元基于历史上许多文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的痛苦经历

而得出来的人生经验与教训。

首先,考察一下中国文学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也许并非巧合的

现象:一些有脾气有个性的文人,对驴往往颇有偏爱。如“建安七子”

中最有才华的诗人王粲,生前就喜欢听驴叫。《世说新语·伤逝》记载:

他死后,魏文帝曹丕与文人同游去吊丧,竟每人学一声驴叫来对他表

示悼念。而西晋文学家孙楚不仅喜欢听驴叫,还喜欢学驴叫,也是

《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的,孙楚恃才傲物,看不起世人,惟独尊重王

武子,王武子死后,他去吊丧,哭过之后,对着灵床说:“你平时喜

欢听我学驴叫,现在再为你学两声吧。”

驴,体态瘦弱,骨架却大,喜欢吼叫,吼叫没用还敢“蹄之”,

以性子执拗出名,人称“驴脾气”。王粲、孙楚也许正是从“驴”身

上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从而喜欢上“驴鸣”。据《三国志·王粲传》

载:王粲年轻时依附荆州刘表,就是由于为人“躁竞”而“通脱”,

始终难与规矩而平庸的刘表相合,不得已而去依附曹操。至于孙楚,

《晋书》本传开篇便说他为人“才藻卓绝,爽遇不群,多所陵傲,缺

乡曲之誉”,他曾把“枕石漱流”一语改为“漱石枕流”,说“所以

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可见是个不合流俗、兀傲

不驯的文人。

说明驴与驴脾气文人很有缘分的,更有宋朝“拗相公”王安石的

故事。据传,王安石晚年罢相后,住在南京钟山,几乎每日乘驴出游,

而且不问方向,全凭性情,率意而行:“若牵卒在前听牵卒,若牵卒

在后即叫驰矣,或相公欲止则止,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凿之家,

或入寺。”②自由逍遥之中见出一种执著与孤傲。王安石一生以性格

执拗闻世,我行我素,固执偏颇,像一头顽驴。

其实,如果再往深层里想,可以发现历史上许多有思想有才情的

“真文人”,尽管在生活中不一定对驴有什么偏好,但在精神性格上

无不与驴相通相似。他们学问才气了得,但都书生气十足,敢说敢怒,

敢发牢骚,敢不平则鸣,即使面对强权,也任性而为,无所畏惧,表

现出一种兀傲不驯的“驴性”气质。比如: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东汉末大学者孔融、西晋著名诗人嵇康,以及唐

朝大诗人李白和大文学家韩愈,等等,无不如此。

其次,考诸文人儒生的人生际遇,又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性现

象:历史上的“驴脾气”文人大都遭遇不幸,甚至下场悲惨,善始善

终的情况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里还以上面提到的几位文人为例来说

明这个问题。

韩非,一代博学通才,他本深知向君王进言之难,曾写名篇《说

难》,分析之精到与深刻令人折服,但现实生活中却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