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1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
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反思整个
学习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预习前置。前一天晚上,我给了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学生的
预习为展示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学习之
魂。
2、导入简洁。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腾出了一定的时间。
3、展示充分。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
的知识,学生在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以后,把比例尺的内容展示的淋
漓尽致,有些小组的展示内容甚至出乎我的意料,着实让我有点儿始
料不及。
3、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达标测试可知,95%的学生知识
掌握情况良好,目标达成情况很好,可以说,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诚然,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瑕疵,主要表现在:
1、参与展示的人数相对较少,没有达到人人参与的目标。
2、展示的孩子追求尽善尽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影响了练习的
总量,直接造成了不能按时下课的不良后果。
3、学习内容有点儿多,学生的学习显得紧紧张张,忙忙碌碌,似
乎学习过程不是特别轻松愉快。
课改正在全力推进,我一定努力做得更好!
《比例尺》教学反思2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
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
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
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教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
设计意图,同时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简单有效的教学过程。
听了这节课后,有以下反思,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
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
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
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
“建构”。在引入阶段,教者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
料—画线段,教者让学生去画1厘米、3厘米、9米的线段,这是学生
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在画图中认识到比例尺的重要性,也能体会到比
例尺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2、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上呈现的情景是现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
提出的问题也具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现实问题,抽象概括数学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设计
意图是突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归纳出缩小的比
例尺和放大的比例尺后,并概括出求比例尺时注意点。
3、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
识较简单。因此教者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
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
识。
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后,我又设计了这
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1000、1:10、1:1、2:1……。进一
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
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
观察生活。
教学数学知识时要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挖掘教学素材,不能生搬硬
套教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
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用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来,用激情带动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例尺》教学反思3
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
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
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
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
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
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
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