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

一、中药性能(药性理论),

中药性能—中药的特性和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

经、毒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药效机理。

二、中药治病基本原理

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和脏腑机能失调。

以偏纠偏:(1)利用偏性,去除病因(2)平衡阴阳,调理功能

→以平为期

清代徐灵胎:“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

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三、中药的作用:(1)治疗作用——中药的功效、药效等。(2)

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

四、性能与形状的区别

中药形状——感官可及的药物天然属性。如形状、颜色、气味、

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

中药性能——与治病相关的药物作用特征。它是依据用药后机体

的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区别:两者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性能:以人体为观察对象——由人体用药后反应概括而成。

形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由药物的天然属性概括而成。

联系:两者又有一定联系。如升降浮沉与质地轻重有关。

1.四气

一.含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性)。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

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四气的形成: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概括而成,是与所

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它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

准。

四气又有程度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表明药物作用强弱。

平性药寒热偏性不明显、相对平和。

《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四气的应用原则。

三、四气的作用与适应证

1.寒凉药(属阴):清热泻火解毒,主要用于热证。

2.温热药(属阳):温里散寒补火助阳,主要用于寒证。

3.四气的临床意义:四气往往成为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

(1)针对寒热性质不同准确用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误用则“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2)根据寒热程度差异恰当选药。小寒用温药,大热用寒药。

若病重药轻则不及,药重病轻则太过。

(3)通过配伍炮制转变药物属性。药物的四气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大寒-寒-凉-平-温-热-大热

2.五味

一、含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是药性理论

的基本内容之一。

·五味的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五味意义——标示药物真实滋味,提示药物作用基本范围。

涩味:涩与酸相似,一般将涩味附于酸;

淡味:作用较为特殊,实际指导用药是六味。

淡味药数量较少,作用单一,仍习称“五味”。

二.作用:

《内经》最早归纳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辛味的作用

1.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等作用。

散——主要用来发散表邪(发汗),治疗表证。

行——主要用于行气活血,治疗气血瘀滞病证。

辛味中还包括芳香药,具芳香辟秽、芳香化湿和芳香开窍的作用,

用治湿浊、痰浊内阻或神昏窍闭,如藿香、麝香等。

辛味药行散力较强,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甘味的作用

2.甘味:能补、能缓、能和。

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补——补益正气,用治虚证。包括益气、养血、滋阴、补阳等作

用。

缓——缓急止痛,缓和调和药性。用治肢体拘急疼痛,以及缓解

药物烈性,避免毒副反映。如甘草。

另外,“甘能解毒”,可解药食之毒。如甘草、绿豆等。甘味药

偏于滋腻,易于滞气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气滞者慎用。

酸味的作用

3.酸味: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多用于正气不固,滑脱诸证。

涩与酸味作用相似,故涩附于酸;酸味药常兼具涩味,故常酸涩

并提。

酸涩药物能收敛邪气,故邪气未尽之证应慎用

苦味的作用

4.苦味:能泄、能燥、能坚。

泄——包括通泄、清泄、降泄等作用。

通泄—通便泄热,用治里实便秘等,如大黄等;

清泄—清热泄火,用治里热病证,如栀

文档评论(0)

136****6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