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pdf

第一学期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秋季第一学期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命题思路及指导思想

本次试卷基本上涵盖了二年数学上册教材的知识体系,重视

考察学生的双基,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数学思

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等形式检

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二、考试情况数据统计

本次二(1)班共98人参考,平均成绩为89、4分,达到80

分的有90人,占90、9%,及格的有97人,占98、97%。

三、具体分析:

1、填空部分:

第1题考查的是乘法的意义,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得分率较

高。第5、6、7题错误很多,第6题是有关长度单位在实际

中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

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灵活应用。

2、选择部分:

第1、4、5题错误率最高,原因可能在于考试时缺乏深层思

维,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3、操作题部分:

错误最多的是第3题,尽管考查的轴对称的知识(画出图形

第1页/共5页

的另一半),但由于学生画得不规范、不对称,所以也造成

过失失分。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

养动手操作能力。

4、计算部分:

(1)口算题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错误率较高,但总

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只有个别学生有错。因此在

教学时应该加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指导,并进行

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正确的计算。

(2)竖式计算和口算的错误原因是相同的,因此老师应同

样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练习,并且要加强错题分析,使学生形

成正确的计算经验。

5、解决问题部分:

失分较多的是第3、4两题。第3题有的学生没看懂图意,

第四题叙述方式稍为有所变化学生就卡壳了,结果可想而

知,在今后教学还需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

四、改进措施:

1、继续抓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四十分要质量,时反

馈,及时补差,争取做到课堂无死角,知识落实准确。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第2页/共5页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用抽

象和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应拘泥于一个题目,

一个类型,一份试卷,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

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

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

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

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

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

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

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

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第3页/共5页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

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

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

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

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5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