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将计算机作为办公的
必备工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图文编辑、视频处理和平面
设计人材.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未来5年黑龙江省技术工种人材缺口将达到80
万,其中就计算机人材的需求仍高居榜首.而由于XX市将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现
代化物流、现代生态旅游、煤灰等产业集群。随着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计
算机人材缺口将达到1万余人,而XX的地理位置属于边境城市,吸收外地人材相
对艰难,这一缺口仍会增加,这也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
供了良好契机。
通过近几年对XX市社会用人单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材的要求及原有计算
机应用人材的基础分析,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岗位群急需人材补充:平面设计
及广告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与设备调试、计算机网站
搭建及网页维护、多媒体动漫设计等。
(二)建设基础
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龙头专业,办学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材效益和经济效益,被黑龙
江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作为全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材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
已摸索出职“业素质+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校内现
有各类计算机1037台、实训室28个。均参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开设的实训
项目绝大部份是生产性实训。首创的学生工作室-—FN工作室,摹拟实际工作
环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此外,校外有宏德广告公司
等6家合作企业,10余种岗位可供学生实习实训.通过定单培养的方式有5家本
地企业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业基地。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计算机教师28名,本
科以上学历占100%,省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有23名教师具备
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83%。
多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初中级技能型计算机技术人材为培养目标。在培
养在校学生的基础上,还面向社会提供计算机相关培训。截止目前,所有毕业生
100%通过计算机系统操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每
年为社会培训计算机应用人材1000余人。
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在校生1024余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5%。
1。总体目标
以深化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材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建
立校企合作机制,以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以基
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主动适应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和XX市
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材的需求,全面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
内涵建设,校企互动,共同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黑龙江省具有引领作用的示
范性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材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在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材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度与企业融
合,进一步明晰人材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即以培养德能兼备的,熟练掌握计算
机各方面应用知识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团队协助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
的,能适应XX社会计算机五大岗位群需求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材的人材培养目
标。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紧紧环绕人材培养目标和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争取两
年内打造1门省级标准精品课,5门优质核心课程。完成《计算机技能实训教材》
、《计算机多媒体设计案例》等4本校本教材的开辟,并实现教材在XX地区广泛
应用.建成1套“标准化、共享型”的环绕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包,
并通过数字化校园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社会服务。
(3)教学模式目标
环绕加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运用在三大突破点,两年内
使专业课全面实现“岗位定向”培养模式的要求,其中平面设计相关课程可达到
企业用人高级要求。
(4)评价机制目标
建立学校、企业(行业)、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两年内建立1套校企合作和教学评价制度,
搭建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
将评价体系按学年细化执行,使专业办学质量得到更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