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赏析

《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赏析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

等相唱和,名动一时。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赏

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诗鉴赏

鹳雀楼,故址在当时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建在高阜上,

共有三层,站在这座楼台上,前望可看到莽莽的中条山,下瞰可观滚

滚东流的黄河水,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诗人首先运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画面,这里,其着眼点不在楼之一

隅,而是从远眺及鸟瞰的角度去把握山水楼阁的总体,腾挪跌岩,摹

山绘水,让读者从山水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中看到诗人笔力扛鼎、大

气磅礴的风发意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给读者展现

的是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的壮阔远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立

体图画。在这幅图画中,落日飞霞、远山如黛、黄河耀金、大海涌波,

都表现了登高远眺的特点。“依”、“流”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经过它们的点染,自然景物顿时具备了活泼泼的生命。“依”字一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种感伤凄凉的语调,展现了落日告别

远山时含情脉脉的神态,显示了其充满生命和力量的内质;“流”字

仿佛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让我们领略到“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昂扬、壮阔的气势,俯视到喷珠溅玉的惊涛骇浪,

甚至可以谛听到奔腾咆哮的黄河的涛声。加上“白日”、“黄河”等

不同色调的对比运用,更使画面具有了立体的层次感。

诗的前两句着力渲染登楼所见的山水壮观,绘下了极其壮阔的境

界。但是诗人兴犹未尽,他接着用如椽大笔,饱含激情,写下了千古

佳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若要穷极千里之遥,让全部的

山河之美尽入胸怀,就需要不断前进。这虽然写的是当前实感,却已

隐约地表现了诗人的胸襟抱负。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后两句

既是诗人深邃思想经过感情浓缩后的结晶,又与前面的景物衔接自然,

浑然一体,从而就使全诗的境界大大拓宽,构成一幅表兮独立、逸乎

凡响的登楼远眺图。

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拘泥于山水楼阁本身的具体形态,而是善

于迅捷地抓住山水与鹳雀楼之间最突出的视觉特征,给读者创造一种

豪放的眼界开阔感。

纪游诗难为,而那种奔意气,耸高格的览胜纪游诗为之则更难。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之绝唱,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在于其意境雄阔,意气风发,咫尺之间而能给人以千里万里之感,

读后令人眼界开扩,襟臆浩荡,使人受到鼓舞,从中汲取到向上的精

神力量。

《登鹳雀楼》的意境雄阔与诗人气吞寰宇的襟抱是有着密切关系

的。王之涣生活在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心振奋,使他具有积极向

上、不懈追求的时代精神和恢宏的政治气度。没有吞吐千山万壑于胸

间、指挥重峦叠嶂于掌下的大气度,难成大手笔;有了这包举宇内的

大气度,诗人才会挥遣自如,神思泉涌。

诗人并不是俗手丹青,仅以描摩为能事。我们的诗人还兼有哲人

的气质。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极平直,然蕴蓄深远,

余韵无穷。登高望远,这是一般常识。而登高者惟愿其愈高,望远者

惟求其更远,这种细腻入微的心理却只有哲人才能赋与它以重大意义。

这其中隐含着人的无限的进取与探索精神。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又

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是对现状的.不满足,都是进取精神的直接

反映。不同的是,纯粹的哲人以说教者的姿态出现,可以使人膜拜,

而诗人似的哲人则善于以朋友的身份说话,足以使人感奋与追求。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

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

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

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

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

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

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

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

文档评论(0)

199****66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