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散文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高中语文_散文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散文形象概括类题型强化复习

一、考点定位

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触景

生情,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写人怀思等。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

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

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阅读散文,要能辨清文中形象的主次关系,明白主要形象承载抒情言志的任务,次要形象和

主要形象构成对比、衬托或类比关系,以突出主要形象。

二、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散文形象的考查题型和方式

2.掌握鉴赏散文形象的技巧,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三、知识结构建构

题型一形象特点概括题

(一)[常见设问方式]

(二)研读《三维设计》P267有关形象特点概括题的内容以及典例,总结形象特点概括题

的解题技巧。

2014年山东高考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2013年广东高考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

2012年湖南高考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其他设问方式:

(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三)技法点拨

概括形象特点“3角度”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

1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特点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形态、气味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

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比如上面[例1]中关于老代外貌的描写可以看出他的淳朴。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

视。

特别提示:分析概括物象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概括物象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

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它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四、限时训练

完成限时训练《浣花草堂》

题型二物象作用分析题

(一)知识梳理构建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年浙江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高考

2011年北京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

高考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他设问方式:

(1)文章中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二)研读《三维设计》P268有关主要物象和次要物象作用分析题的内容以及典例,总结

2

物象作用题的解题技巧。

(三)技法点拨

分析主要物象作用“2角度”

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分析其

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

角度入手:

1.内容主旨作用

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串穿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分析次要物象作用“3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

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

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的思考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

明突出。

(四)限时训练

完成限时训练《沈从文的墓》

四、课下作业

完成《牛铃叮当》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

关注学生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从而提高提高

教学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学生在高一、高二接触过不少散文,对这种文学体裁比较熟悉。加上平时练习,学生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