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自我的建构.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性自我的建构

摘要:自我问题既是哲学探究的永恒之谜,又是现代性语境之中最为根本的

显题之一。马克思将自我置于“社会—个人”的二维关系框架中予以探讨,在他看

来,个体自我始终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自我与生俱来地栖居于特定历

史条件下的社会之中。真实的生活世界为自我建构并确证其自身提供了可能性场

域,而对象性活动即实践则成为自我实现其本真性理想的现实途径。马克思对个

体自我的解读与构建,为其破除近代以来“实体化自我”提供了理论基点。

关键词:社会;自我;实践

马克思将自我看作是社会的、公共的,主张自我应当通过实践在不断变化的

社会关系中实现并确证自身。他所理解的自我,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自

我,处身于种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网络之中;是生活世界中的现实自我

而不是形而上意义的抽象自我;是通过交往实践与他人共在于世的超越自我而非

孑然一身的孤立自我。

一、类—社会的嬗变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自我这一概念并非直接出场,而是在类概念及社会概念

的框架下提出来的。因此,要探究马克思的自我观,必须首先考察其类概念与社

会概念。早期马克思从宏观叙事的角度,以“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

最终归宿。他所言的“类”,源自于费尔巴哈的启发,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这种印记非常明显,他曾把费尔巴哈当作自己的哲学导师加以崇敬,但

马克思并没有沿着费的思路走下去,反而一步步远离了他。他在扬弃了费尔巴哈

式共同性的、抽象的“类”概念和“社会”概念后,达到现实的、具体的人类概念和

社会概念。理论成熟期的马克思将“社会”理解为源于物质生产的具体的历史范

畴。个人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生产物品同时,也生产着彼此间的社会关系。“生产

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

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1](P487)。可以说,马克

思的社会概念是丰富的、多维度的。

首先,社会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1](P487)。它并不代表一种高于个人的

共同体,将其实体化地抽象显然是对这一概念的误读。它不是一个预设的“至善”

目标,也不是剥夺个体自由选择和行为方式的“道德理想国”,而是深深地扎根于

物质生产肥沃土壤中现实的“社会生活”。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就曾对凌驾于现实

个人之上的虚幻“共同体”予以批判,“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

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

因此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

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

由。”[2](P63)针对这种虚假共同体,马克思设想了一个由自由个人的活动联

合而成的真正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个体都意识到他

自身活动的可能性,并根据共同体的共同期望与目标认识到彼此相互关联并促进

彼此个性的提升。

其次,社会意指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马克思并未将个体与社会

割裂开来,他认为,不存在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的。社会不是一个抽象存在物,而是个体间交往互动的产物,脱离个体的“社会

生活”同样也是幻想。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

物”[3](P477)。一方面,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通过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

用的方式部分地生产着社会,社会由有生命的个人组成;另一方面,在社会形成

与发展过程中,个人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制约,个体是由经济、政治、文化、

道德、法律等关系交织而成的动态力量,维系并创造的。在马克思看来,“社会

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4]

(P221)社会概念蕴含着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不能将其

理解为一种实体性存在。

再次,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体现着双重理论旨趣之间的持续张力。一是,社会

概念蕴含着强烈的实践性与历史性。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

只有从社会实践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并重建社会生活,实践为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概念的历史性维度,体现在马克思对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

的终极追求之上,他认为不存在亘古不变的社会,更不存在永世长存的社会理想

图景。他还对资本主义体制予以深刻反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性,看到其

历史进步性的同时指出它必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更

文档评论(0)

151****61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