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学校改革: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有感.pdf

2024年读《学校改革: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有感.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学校改革: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有感

通读《学校改革: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一书三遍。我归

纳了三个学习、理解点,现记录如下。

21世纪型学校

一、“21世纪型学校”的根源

应对知识型社会、应对多文化共生的社会、应对孕育着贫富差

距风险的社会、应对成熟的市民社会。

“21世纪型学校”是基于“同时追求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

的根本原理构想而成的。该理论是教育改革成败的根本原理。

二、“21世纪型学校”的特征

(一)课程由“程序型”向“课题型”转变

(二)“同步教学”向“协同学习”转型

(三)学校功能的变化

学校由“发挥地域共同体的文化中心及教育中心的功能”到

“成为教师作为教育的专家互相学习的场所,发挥着地域共同体

的文化中心的作用”的转变,同时追求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

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愿景和哲学

一、愿景

学生:学生互相学习、成长的学校。

教师:是培育教师成为教育专家并互相学习、成长的学校。

学校:是家长与市民协力参与学校改革、成长的学校。

共同使命: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

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为民主主义社会做准备。

二、哲学

(一)公共性哲学

学校是公共空间,要对内和对外开放,教师必须至少一年面向

全校上一次公开课,与所有同事构建起共同培养学生的紧密关系。

学校要对家长、社会开放。

(二)民主主义哲学

民主主义:既非多数表决法,亦非意指政治性手续,而是“与

他人共生的生存方式”的民主主义。

学生:教师做到不忽视任何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以固有名称的方式出现在教师话语中得到公

平的关注。

教师:让学生、教师、校长、家长每一个人都成为学校的主人

翁,让每一位成员都协同合作。

关键:为了在学校与教室中实现民主主义,需要在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创建“相互倾听的关系”。

(三)卓越性哲学

卓越性不是意味着与他人相比这一意义上的优秀抑或优越,

而是指无论在何种条件下,相关主体都能够应对该条件并竭尽全

力做到最好这一意义上的卓越。学校不能以学生能力有限抑或学

生的家庭条件困难为由,降低学习的难度,即无论在任何条件下,

都应让学生养成细心、不断追求最高品质学习的习惯;学校不能以

教师的健康情况不好、过于繁忙为借口下调教学水平——“教育是

习惯的养成”(杜威)。

学习共同体改革的三个活动系统

一、学生的协同学习共同体

(一)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是相对传统学习来说的,传统学习将学生的学习作

为个人活动,对“练习”与“记忆”很有用。协同学习,是与新的

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通过与客体,他人,自我的对话不断重新编

织学习意义与关系的过程,更具有强制促进学习的功能,更利于促

进学生学力提升,可以保障高学力学生达到更高的学力水平。

(二)建立“互相学的关系”

“互相学的关系”是相对“互相教的关系”而言的,“互相教

的关系”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的单向关系,二者间并

非互惠性关系,而“互相学的关系”是以不懂的学生主动发问为出

发点的互相学习的关系,是不懂的学生与已懂的学生两者都能获

益的互惠关系。

(三)由“合作学习”到“协同学习”

合作学习:根据集团式学习比个人学习达成度高和合作关系

的学习比竞争关系的学习达成度高理论,强调合作关系,合作学习

易于以方式定型。

协同学习: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杜威的沟通理论

为理论基础,认为学习活动为基于对话式沟通(协同)的文化性、

社会性实践,以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为中心组织学习活动。

强调文化性实践(文化性内容的认知活动)及在学习中构建意义与

关系的社会性实践。更易于提高学习的品质,维持学习过程的复杂

性、复合性及丰富性,但协同学习实践的公式化、结构化及研究的

具体化难度更大。关键点是由“互相发言”转化为“互相学习”,

关键是学会、养成互相倾听的关系和习惯。

(四)小组协同学习

1.小组建立

小学低年级采取全体学习与两人一个小组的成对学习的方式

以协同学习为中心组织课堂,小学三年级以上以男女混合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