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可区分为中医学科群的理论体系与中医基础理论

专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前者是指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

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学科构成的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知识体

系。后者指以元气说为基石,阴阳五行学说为研究方法,藏象经络理

论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要介绍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专指后一种情

况而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先秦、秦汉时期、

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近代与现代五个阶段。

1.先秦、秦汉时期─—孕育、奠基阶段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

发展。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儒、道、阴阳、墨

等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相继诞生,元气论自然观和阴阳五行学

说等在战国末年也已显露雏型或几臻成熟;天文、历算、气象、物候、

生物、心理、逻辑等自然科学知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为古代

医家总结医学经验,建构医学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方法工具。同

时,从殷商始,医师专业分化,医疗经验迅速增多,又为理论的总结

准备了充分的素材和资料。一些理论雏型,如病因学的“六气说

”等已相继出现。因此,先秦时期可以看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孕

育期。

秦、汉大一统社会文化格局的形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

了思想文化基础。创作于战国、秦、汉之际,大约汇编成书于西汉中

后期的《黄帝内经》,总结了西汉及以前的医学成就和临床经验,并

吸收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物候学、生物学、心

理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的生理病理及

疾病诊断、防治等问题,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的

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除系统

阐述医学问题外,还涉及哲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就医学内容而

言,包括人体解剖、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诊法、

辨证、养生、治则、运气、医学心理、时间医学、地理医学、气象医

学、针灸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部分内容,因此,成为中医理论发展及

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直至现代,《黄帝内经》的许多理论知识仍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一直被奉为中医学之圭臬。

东汉时期托名为秦越人所撰的《难经》,是一部以问难方式探讨

医学理论的专著,许多问题或答案源自《内经》,可视为《内经》之

辅翼。《难经》的内容也较丰富,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和治

疗等多个方面,尤其对脉学有较详悉而精当的论述和创见,对经络学

说以及藏象学说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

展,是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进

一步总结前人的医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写成我国第一部

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两书。《伤寒论》着重探讨外感疾病的诊治问题,它归纳了外感疾病

发生、发展的大致规律,分析了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及诊疗要点,

提出了外感疾病的六经辨证纲领,并载方113首。《金匮要略》着重

探讨内伤杂病的诊治问题,书中以病分篇,论述了40多种疾病的因、

机、证、治,贯穿着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方法,并收载方剂262首。

所以说,张仲景确立了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等

运用原则,从而使中医理论与临床融贯成一体,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秦汉时期出现的上述医著,从不同方面奠定了中医理论体

系的基础,形成了中医学的学术范式,确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

基本路径。

2.晋、隋、唐时期——继承、提高阶段

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的发展呈现出分支学科在分化中日趋成

熟、临床各科大发展及中外医学交流广泛等特点,在对病证及其原因

和机理的认识、诊断技术、医方创制、新药发展及临床各科等方面,

均取得了较大成就。就中医理论的发展而言,一方面是通过对古医籍

的整理与注释,继承与发展中医理论,如齐梁间人(一说隋人)全元

起的《内经训解》、唐初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王冰的《重

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以及王叔和、孙思邈对《伤寒论》的整理与

研究,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王冰在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七卷,首载《天元纪大论》、《五运

行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微旨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有关五运六气的篇章

文档评论(0)

162****6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