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

【篇1】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

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

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

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

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

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

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

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

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

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

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

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

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

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

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

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

课、“舞蹈”课。中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

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

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

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

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

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

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

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

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

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

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

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

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

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

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

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

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

力的学生,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

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

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

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学习变

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

式,打上“合作学习”旗号。

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教学

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

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

探究欲望时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