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1.单元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分析、教参的学习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
想和信念”,宋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私,留取丹心照汗青”为
点睛之句,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
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四篇课文。本单
元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
本单元内容丰富,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
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
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
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语文要素分析:
首先关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页,单元导语页中提示我们,本单元
的人文主题是理想和信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
品质;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
式进行表达。
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也是我们部编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
色。人文主题在课文中的是如何体现呢?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人文主题分别是:
《古诗三首》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诗人借咏叹马、
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
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精神
的理解、敬佩。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
悼会上的演讲,从那时起“为人民服务”就已经成为共产党的宗旨,
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不怕牺牲、舍身
为国的崇高品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第一条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
会人物品质。
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相关的语文要素,从四年级上
册开始出现,分别出现在: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
心情;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
品质;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
会人
物的内心;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
品质。
由此可见清晰地语文要素梯度上升,
本单元的第二条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集合资料这一要素要求第一次出现在五年级第四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充分体现语文要素的梯度发展目
标。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
的综合运用。围绕这两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那
么是如何在课文中体现和落实的呢?我们先看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第3题: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
的表现方法,点明诗人志向?紧扣人文主题。
我们继续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
后题第3题: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
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出示的三个句子,是让学生借助外
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品质。紧扣“关注外貌、神态、言
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课后题第5题:无数革命
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
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
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是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紧扣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语文要素。
《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仅可以借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还能通
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我们一起来看为人民服务
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后题第4题: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
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
会。是引导学生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7359-2023微束分析 原子序数不小于11的元素能谱法定量分析.pdf
- 安捷伦1260操作规程.doc
- 2012新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2 - 副本.doc VIP
- 中波广播发射技术解读.ppt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申报材料【优秀范文】.pdf VIP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MHT)结果与分析(20210607175638).pdf
-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饮食文化+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VIP
-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实施方案.docx
- 教学计划(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