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优秀7篇).pdfVIP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优秀7篇).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优秀7篇)--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

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对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的写作了

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

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篇一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起码要有一杯水。近日翻看丁肇中博士《应有格物致知

精神》的教学参考,发现只有“课文说明”“有关练习”“有关资料”几项,而“有关资料”里,也

只有《“j粒子”的发现者丁肇中》一则。我想,如果教师只掌握这么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恐怕还达不到“一杯”的要求。所以,不顾自己的鄙陋,冒昧补上几滴,再发表一点商榷意见,

较后谈谈我怎样教这一课。

一,几则参考资料

1.“格物致知”及其出处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原文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后来人们把这几句话叫做《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格物”和“致知”即“八条目”之

二。

2.关于王阳明格竹

这个故事许多书里都提到过,许多哲学著作都把它当做一个典型事例,用来阐述王阳明

的哲学思想。这个故事较早见于王阳明《传习录》第318(钱德洪序):

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着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

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挌看。钱子早夜去

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箬

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

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3.胡适的文章《格致与科学》

此文论述王阳明格竹的故事,观点与丁肇中先生相似,可以为佐证。现节选与本课相关

部分。

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没有相当的译名,当时的学者就译做“格致”。格致是“格物致知”

的缩写。大学里有一句“致知在格物”,但没有说明“格物是什么或是怎样做。到了宋朝,许

多哲学家都下过“格物”的解说,后来竟有六七十家的不同界说。其中较有势力的一个解说是

程子(程颐)朱子(朱熹)合作的……程子朱了确实有了科学的目标、范围、方法。何以他们不能

建立中国的科学时代呢?他们失败的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学者向来就没有动手动脚去玩弄

自然界实物的遗风。

明朝有个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他曾讥笑程子朱子的格物方法。他说:“即物穷理是走

不通的路。我们曾实地试验过来。有一天,一位姓钱的朋友想实行格物,我叫他去格庭前的

竹子。钱先生坐在竹子边,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道理来。我就自己去试试,一连格了七天,

也格不也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成的了,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优秀7篇)--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优秀7篇)--第2页

格物!”

王阳明这段话较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

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实行“即物穷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