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氢燃料内燃机的发展与技术壁垒
氢燃料内燃机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氢内燃机逐步在汽车工业中得
到重视。包括宝马、大众、马自达、曼等在内的汽车公司将
氢燃料内燃机应用于车用领域,其中宝马更是开发了示范车
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在21世纪初逐步放弃了氢内
燃机的开发。
首先,当时宝马采用液态储氢技术来解决氢燃料内燃机
的供氢问题。但液态储氢技术不仅带来氢气液化的高成本,
而且还存在液态氢蒸发的问题难以解决。该技术路线目前尚
未在车用储氢技术中得到应用。
第二,氢内燃机的系统热效率低于汽油机和燃料电池。
较低的系统热效率主要是由于较窄的稀薄燃烧区域和较低
的几何压缩比。为了实现更高的系统热效率,需要在更高的
负荷区域实现稀薄燃烧,这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是很难
实现的。同时还需要专门设计的氢气喷油器来提供足够的氢
气质量流量。此外,为了抑制爆震和表面点火等非正常燃烧,
较低的几何压缩比(9.5左右)进一步限制了热效率的提升。
上述两个缺点使得氢气内燃机的热效率潜力没有得到充分
挖掘。
第三,由于液态储氢的使用和系统效率低导致氢燃料内
1
燃机车辆的续驶里程远低于汽油车辆,NEDC下纯氢驱动的
续驶里程仅200km。
第四,早期开发的氢燃料内燃机功率扭矩较低,无法与
汽油发动机相提并论。由于采用自然吸气的氢气进气道喷
射,因此缸内混合热值较低,最大功率和扭矩受到限制,如
宝马的氢燃料内燃机升功率仅32kw/L。
第五,由于实现均匀混合气稀薄燃烧的工况范围较窄,
因此,原始NOx排放较高。即使使用了NOx后处理装置,
整车的NOx排放仍然是美国超低排放(SULEV)的3.9%,没有
实现零排放。
第六,氢气基础设施的缺乏对于氢内燃机的应用起到了
非常重要的限制作用,特别是用于液态储氢的加氢站更少。
综合上述六个原因,早期氢内燃机的技术不成熟和基础设施
缺乏导致大多数汽车公司放弃了开发计划,未能实现量产。
相比20年前,氢燃料内燃机的技术进步和可行X
近20年来,燃料电池和内燃机均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
步。这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解决上述氢燃料内燃机面临的六
个关键问题。
首先,氢燃料内燃机可以使用已经在燃料电池中获得应
用的高压储氢技术。高压储氢是当前车用储氢的主流技术,
有效避免了液态储氢的问题。在乘用车上,700bar高压储氢
技术已经在燃料电池中得到了应用。
2
第二,系统热效率可以大幅提高,短期内有望达到45%
的有效热效率。热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增压技术在液
体燃料内燃机中的进步,可以帮助氢燃料内燃机在更大工况
范围下实现Lambda2.5的稀薄燃烧。另一方面,通过单缸
双氢气喷嘴气道喷射或者缸内直喷氢气解决了大负荷区域
供氢量的问题。此外,当前应用在高压缩比(12)增压汽油
机中的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氢燃料内燃机中,如米勒循环、活
塞冷却、水套和活塞优化设计等,从而提高氢燃料内燃机的
几何压缩比。
第三,动力总成电气化技术结合上述的高压储氢和高热
效率氢燃料内燃机,将有效提高整车的续驶里程。使用已在
汽油机乘用车中获得应用的串并联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内
燃机的整车NEDC续航有望超过700km。
第四,由于缸内直喷氢气喷射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的进
步,氢燃料内燃机升功率和升扭矩均获得了很大提升,2.0L
排量即可以满足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使用需求。如图1所
示,相比BMW在2006年发布的世界第一款批产氢燃料内燃
机,当前的增压直喷氢燃料内燃机的升功率和升扭矩均大幅
增加。
3
图1缸内直喷和增压技术使得氢燃料内燃机的升功率和升扭
矩大幅提高
第五,如图2所示,原始HC和CO排放值达到了汽车
工业用排放测试设备的最小测试极限。同时,由于实现了
Lambda2.5的均匀混合气稀薄燃烧,原始NOx排放在接近
一半的工况下达到了小于10ppm的水平,如图3所示。如果
采用混合动力技术(如串并联混动),则可以将发动机工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