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成为一种未来趋势,这为个性化学习和
个别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智
能教育”作为重点任务被写入2017年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规划》,成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18年印发
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然而,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着教学方法革新、教育资源均衡和教
师专业发展等问题。人们期待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程度上促进
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本文旨在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分析
人工智能进展的动力来源,从技术和教育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教育应
用的特征和规律,试图回答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潜能、可能面临
的挑战和主要研究趋势,以期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助力学校教育发
展,从而为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贡献智
慧。
一、人工智能的新进展及其为学权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有必要对其发展历史,尤其是典
型特征进行梳理。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动力源自技术与政策的双轮驱动
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
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
能”一词以来,距今已有60年。期间共经历三次发展浪潮(见图1):
第一次浪潮为1956年至1966年,标志是在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确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术语,开创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的研
究重点是符号推理与机器推理。七十年代后,硬件计算能力不足和数
据局限性等问题,使一些人工智能研究项目遭到质疑,同时美国和英
国政府相继中断了对人工智能探索性研究的资助,其发展进人第一个
“寒冬期”。人工智能的第二次浪潮为1976年至1986年,多国设立
大型AI项目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日本的ICOT项目、美国的MCC
项目和英国的Alvey项目。这一时期出现了语音识别、语音翻译计划
及日本第五代计算机。九十年代后期,由于难以将人工智能技术成功
应用于实际生活,经过短暂发展后的人工智能又一次进入滞缓的“寒
冬期”。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为2006年至今,标志是欣顿(Hinton)
提出的深度学习技术及ImageNet竞赛中图像识别技术的突破,尤其
是美国BRAIN计划、欧盟类BRAIN计划、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
发展规划》(国务院,2017)的制定,使新一代人工智能受到广泛关注,
相应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应用范围和前景广阔。
从历史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总体上呈“螺旋上升”的态势,每
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又会反过来影响国家政策的出台。从长远来看,科学技术和国家政策
仍将是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以大规模数字化和行业深度应用为显
著特征
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数据规模增加、计算能力增强
和行业应用能力提升等显著特征。首先,在数据规模增加上,各种“模
拟”数据的数字化,产生了面向系统和人类过程行为的海量数据,使
数据规模快速增加。其次,得益于硬件计算性能的快速增强,人工智
能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使其应用程序能够处理超大规模的数据。最
后,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医疗、自动驾驶、安防、家居以及营销等
领域的应用已落地生根,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除熟知的Alpha
Go和Face++,有大型企业已尝试使用无人机和无人车配送货物。
行业应用的成功使人们期待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领域的美好应用前景。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改革带来新机遇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处在对象群体多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全民
学习终身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破解教育改革
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历史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经历过三次转
型(见表一)。伴随着第三次教育转型的到来,教育的空间与机会得到
极大拓展,学习者需要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黄
荣怀等,2017)。
李德毅院士(2017)曾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出评价人工智能对社
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但对行业的冲击首当教育,人工智能带给教育
的就是‘改变’”。社会普遍期待人工智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
服务过程、革新教学评估方法等带来新的发展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