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5篇_2.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5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

今天早上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是赴天津学习上的第一节课:《草船借箭》第

二课时。一节课下来,心情比较复杂,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虽然整堂

课都比较顺,都能按教学环节进行,重点能突出,教学目标也顺利地完成了,学

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也有几处亮点。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课堂生成的东西比

较少,课堂的气氛也不够活跃,感觉是我引着学生按着我的思路、按着我的预设

走,好像我变成了主人,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能根据

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以学生的学习为

主,教师只是起着导的作用,然后能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可我却没能和学生在

课堂上碰撞出火花,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这堂课,我主要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这一问题展开教

学。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都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让我感到了我们的学

生和津南的学生的明显不同,通常我们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找出答案,但很

少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使能说也是简单的几句,这的孩子就不一样,每

个孩子回答问题时已经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了,这和老师的长时间训练

有关,平时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孩子对所学的知识

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不仅如此,这的老师对每个学年段的训练重点都非常熟悉,

在教学中都能把课程标准的训练重点落到实处,就像我听导师的常态课,在第一

课时的教学中就以训练学生概括__的主要内容,把握__的脉络为主,第二课时就

深入地分析课文,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主要抓住

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来引导学生理解,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

谁?。然后通过重点词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周瑜

的嫉贤忌能。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人物的性

格特点,可是我觉得自己少了点激情,没有把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营造出来,如

果气氛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一堂课下来,有得有失,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今后课堂上应改进的地

方还有许多,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2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

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

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

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所折服。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

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样经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

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呢?

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

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为学生深入理

解__资料,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

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经过反复研读课文

后我发现文本中写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一样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

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

“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想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

“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我的拥有的知识充满

信心,对自我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

“射箭”是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

雾天必须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凸现了诸葛

亮过人的胆略。

“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

仅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

“借”了箭,诸葛亮自我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使得周瑜

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

文档评论(0)

136****1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