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第1页
第一章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1)共同点: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
(2)不同点:理论基础
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
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
(2)区别:研究手段
中药药理学
二、研究内容
1、中药药效学
2、中药药动学
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
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
极为相似.
2、第二阶段:
大约在50~80年代。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
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
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
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
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
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
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
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中药四性(气)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第1页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第2页
寒、热、温、凉四性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是从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所产生的反应(作用
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
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便认为属于热性或温性药(多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功效)
凡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
中医临证用药原则:温热药可治寒证。寒凉药可治热证。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一)临床观察
1、热证患者:燥动、失眠、情绪易激动。表现为CNS兴奋。
2、寒证患者:喜静、淡漠、嗜睡。表现为CNS抑制。
(二)药理研究
1、寒凉药:牛黄、冰片也多用镇静、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
2、温热药:麻黄(辛温):兴奋中枢可致失眠;祛风湿药(苦温):如独活、五加皮,大多兴
奋CNS。
(三)动物模型
1、寒凉药-寒证:提高痛阈、惊厥阈,抑制性神经递质5-HT含量升高
2、热性药热证:降低痛阈、惊厥阈,兴奋性神经递质NE,DA含量升高
结论:
寒凉药: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热性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一)临床观察
1、热证病人:交感一肾上腺功能偏亢
症状: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