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篇1

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

则和根本要求。

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要学而时习之,言简而意赅。学习的目的

是要达到,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

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回想当初考大

学,考研,可以说牺牲的东西太多了,知道现在有时候都在反思,当

初是对还是错,当然,对错其实在当初就根本没有标准,所谓的对与

错,其实都是用历史的眼观来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

固。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篇2

近日,一口气买下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四书集注》、钱穆老先生

的《论语新解》和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准备要好好的读读

《论语》。不是为了其他的,以前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和于

丹大姐《论语心得》也都读过,只是想了解得更深入、更系统些。

记得梁启超老先生在讲到读国史典籍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

于做学案,学案的浅层次就是读书笔记,所以便欣然从之,既算是对

学问的一种自我领悟,也是对坚持的一种自我历练。我人生第一本真

正意义上的读书笔记正式开始(颇有些感叹为时已晚,自愧啊)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学以来,我们就一直朗诵着,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往往只记住了

前两句,而把最精髓的一句给落下了,这句就是: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可以说,此段既有学习方法的阐述,又有学习态度的思考,更有

学术境界的提炼,切不可肤浅析之。

从学习方法言,学习必须时习,即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

反复不已,老而不倦,特别是此中之习,不能简单理解为温习,其还

有演习之意,因为孔子特别要求所学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

活密切结合,即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从学习态度言,一为说乐,即必须对学习感兴趣,学为乐,在学

习中感觉到快乐,把学习读书当做是一件快乐之事,有兴趣才能有所

成,有所成才能有朋自远方来,钱穆老先生就说:学者惟当牢守学而

时习之初境,斯可有远方朋友来之乐。二为不愠,即学习的目的是为

了什么,不是为了扬名天下,让人知,不是为了追求功利,成为谋生

手段,而是为了成为君子,何为君子,乃成德之名。

从学习重要性言,朱熹老夫子在其《四书集注》中有云:此为书

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而首篇之第一段,也是全书的第一段就将学习之要,由此可见学习对

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孔子一生重教,孔子之教又重在学,孔子教人

以学,又重在学为人之道。列此为篇首,实有深义。

从学习境界言,在此余颇同钱穆老先生言,其曰:学而时习,乃

初学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不知而不愠,达于最高境界。解之,

朋之义,不仅仅是指朋友,更多所指求学者或弟子不知之义,乃指学

日进,道行越深,至于别人已不能领会,就像孔子自己所言:知我者

其天乎。此段实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

自述。

由此所感,《论语》的确博大精神,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此就

可见一斑。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篇3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细细读来、

慢慢品位,仍觉对于在教育岗位上的自己有许多益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系和重点,即

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为先、德育为重。孝、悌、谨、信、爱众都

是德育的内容和范畴;而且这段话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对自己到对

别人,讲了一个德育的顺序。这个顺序,先讲纵的血缘关系再讲横的

血缘关系然后发展到普遍的社会关系爱众人。试想,如果连至亲的血

缘关系都不能爱,怎么可能爱众人?对于如何要求自己,这里又讲了两

点:一是谨,二是信。细细推究,这两点也是爱的表现形式,小心谨

慎、言行诚信不正是对众人的爱吗?这说明谨慎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

身的重点。也体现了孔子一贯倡导的仁,而仁又以孝悌为本。总之,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鉴价

文档评论(0)

132****27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