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课教学设计.pdfVIP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课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注重引

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

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课文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

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

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

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用

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

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在的情感体味出发

进行朗读。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从人物的行动细节、环境的烘托表现人物心

理的写作效果,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

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

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

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

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他的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

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

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唤起学生已经掌握的学习方

法,为学好新课服务。】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ù)惆怅(chóuchà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怅、偎”

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

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

么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

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

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

文档评论(0)

162****65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