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名家叙事散文5篇
名家叙事散文1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
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
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
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
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
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
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着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
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
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
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
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
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
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是油渍斑烂我很难得看见他
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
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
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天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
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
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
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
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
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玩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
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公事,
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
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
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
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
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
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
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
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
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身上。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
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我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
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
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我一句:“__,你是
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
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
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
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
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
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
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
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
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
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
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
吃过饭?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
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
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
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
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
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
宜”,他是不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