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VIP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

“论”,编纂的意思;

“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

想的重要著作。《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知人论世

知作

“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

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知识卡片——语录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曾修订“六经”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教授弟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文学常识

思想主张

仁:仁者爱人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在品德方面,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礼: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的精神。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1慎于言,就

有道而2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食:动词,吃饭。安:安逸。

敏:勤勉。而1:表并列。

就:接近、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而2:表顺承。正:匡正,端正。

已:通“矣”,相当于“了”。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思考:在孔子看来君子要做到哪三个方面可以称为“好学”?

在物质条件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在言行上: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榜样作用:就有道而正焉重视榜样作用,虚心请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是不是认为好学的人就要吃不饱,穿不暖呢?

此处有三个层面的理解

1.君子都是安贫乐道的,安贫不是好贫,而是不计较物质,即使物质贫乏也不忘自己的追求,而不是因困窘就放弃精神。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也是这个意思。

2.君子对不义之利视若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重视精神而无暇享受,当君子投入到学习中时,是不会过多的计较吃喝享受的,反过来过多的计较吃喝享受很可能会侵蚀人的意志。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

人如果没有仁德,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

八佾(yi):古代乐舞表演的规模是以佾为单位的,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

孔子听说季氏用了八佾这件事后,说出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名言,意思是季氏连这种事情都能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他不敢做的。

结合这个故事背景可知孔子的意思是,从季氏对待礼和乐的随便态度可知,他没有好好学习过周礼,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仁。

研读文本

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古代奏乐舞蹈,一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

佾,即六十四个人。

季氏只是一个大夫,只能用四佾。

仁——儒家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孝

“仁”延伸到兄弟——悌

“仁”延伸到子女-—慈

“仁”延伸到夫妻-—义

“仁”延伸到朋友——信

“仁”延伸到国家——忠

“仁”延伸到人类——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爱物

礼指“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

乱。

乐指“统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

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思考1:“礼、乐”代表制度文明,“仁”代表内心的道德规范,本章表达了孔子认为“仁”与“礼、乐”的关系是什么?

“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乐”的基础。

礼、乐都是在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