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教学的几点认识.pdf

对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教学的几点认识.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教学的几点认识

“三维目标”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操作基础,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抽象

而繁琐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任课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贯彻往往易顾此失彼,难以将三者有效

地融合在一起;面面俱到是绝对不可能的,而教学设计有所侧重、重点突破方向又该如何选

择?由此遭遇的尴尬成为任课教师推行课改的最大障碍。为了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构想,

我校数学备课组做了以下三点要求。

一、备课重准备

备课就是“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课组针对教师备课环节从

以下几个方面很抓落实:

1、分析教材

首先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

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课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

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育人的渗

透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

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

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七是知道学生

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

律。

3、知识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

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知识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

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知识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

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知识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知识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

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

五是知识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

度。

二、设计重技术

现在大多数教师还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所有努力方向就是提升所谓的课堂“效

率”,仍然追求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师“包、办、替、代”现象严

重,教学重心仍沿袭传统以“双基目标”为中心,突出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

能的培养,没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鲜明的位置,出现了新模式

“传统化”的发展趋势,这样根本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备课组在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

1、重视知识“呈现”

采用图片、故事或实例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编排上设计探究问题(问题串)诱使学

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课后加入“研究性学习”等栏目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新

课改背景下面向学生“呈现”知识的重要形式。

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知识“呈现”形式的革新,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做了以下两项工作:

(1)安排数学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联系实际是更新知识“呈现”形式的一种重要策略,或者是让学生应用已知的数学知识,

或者是用简单的类比方法为即将引进的数学概念或方法做准备,或先举生活中的实例,再由

这个实例提出一般的概念、理论和法则。但如果只是借一个实例来教给学生一般的概念、理

论和法则,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不完全归纳的错误习惯。只要你是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即

便是通过实例来呈现,就仍然是将知识灌输给他,而不是让他自己去发现。我们采取的方式,

不是向学生“呈现”知识,而是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引入所需的概念,建立一套理论和法则。为此,结合实际问题我们积极安排的数学实验,

力求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概念引进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让学生有自己发现

的感觉,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案例1: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动手实验──探究定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