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pdf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

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XX

今年我任教三年级,共有个班。“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

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三年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

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

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

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必

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

2、教材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

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二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

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1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

2

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

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

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3

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

的生活实际。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

喜欢科学课,B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

三、教学总目标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水”“空气”“天气”这三个单元组成。

1.“水”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生活水以那些形态存在?怎样相互转化?通过学习认识到

水沸腾、结冰、融化的现象。而且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分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通过观察研究发

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变化。

2.“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空气

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

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风的成因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3.“天气”单元,将让学生经历天气的探究之旅。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天气与什么有关?认识气

温计,测量气温、降水量,观察风、云,整理出天气日历,并制造出天气预报。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

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

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

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

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

学素养。

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

能力。

五、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本学期教研主题是:创设愉快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

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堂立在学生的兴趣

文档评论(0)

131****61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