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百家讲坛观后感通用15篇.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百家讲坛观后感通用15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1

今天中午,我打开电视机,又开始看百家讲坛了。

这次主要讲了对事情了解不够清楚明白时,不能轻易发表意

见,不能任意传播不合仪礼的事,不要轻易答应。说话时,对于

没有把握的事,千万不能乱讲乱说。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

后果。并且,对一些谣言,既不要相信,也不要传播。钱文忠教

授说了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谣言对于智者来说已经没有

用了。所以,我们对那些了解不够清楚的事情千万不能传播,万

一它是一句谣言呢?而对于做不到的事,不要去承诺别人。如果

已经承诺了,那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做到,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

你的信任。

钱文忠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荆棘刻猴》。

从前,有一个皇帝,非常喜爱收藏各种奇珍异宝。有一天,一个

卫国人来找到他,说他能在荆棘尖上刻一只猴子。其实他根本就

刻不成。过了几天,皇帝问他刻好了没有?可是他根本就没有刻。

他只好说:“刻好了,但是你必须半年不进后宫,半年不吃肉、

不喝酒。还要赶上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并且要在那阴晴转换的

一瞬间才能看见。”后来,一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来问皇帝:

“看见那只猴子了吗?”皇帝说没有,并不把那些卫国人说的要

求说了一遍。铁匠听后说:“你可以问他有没有这把小刀。”皇

帝照做了,卫国人便回去取。可一直都不来。原来早已逃跑了。

承诺是沉重的,卫国人本来就做不到,可他还是承诺了,最后进

入了进退都错这种地步。我们千万不能学他,要从小养成良好的

习惯。

看完这期节目后,我学到了很多,以后一定按照《弟子规》

上的要求去做。

百家讲坛观后感2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

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

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

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

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百家讲坛》却能深受大众

欢迎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学习、借鉴《百

家讲坛》的长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悬念化”就是值得历史教师学习的重要技巧。悬念的

设置是为了引起观众紧张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讲坛》的学者充

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历史教学

中,悬念同样可以运用于新课导入、授课过程、课堂小结等各个

环节,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授

课场景波澜起伏,给学生留下无尽思考和品味。

“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所谓的场景,包

括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讲坛》大

量运用上述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讲座的幽默感并吸引了观众的

注意力。这一点,历史教师通过借鉴与钻研,一样可以做到。

“知识故事化”是《百家讲坛》值得借鉴的另一大“法宝”。

之所以现在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将

精彩的历史史实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条理论,完全消

磨了学生的兴趣。相反,《百家讲坛》那种故事化的讲述却充满

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也是其深受大众喜

爱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如果能尝试着将历史知识进行故事化的

改造,并在讲故事的过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新课标》的

“三维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历史教学一定是非常成功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3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

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

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到达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

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近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钱文忠的《三

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

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

“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

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完美信念

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

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

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

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

《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

文档评论(0)

180****47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