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第1页
学术论文——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
(2021-04-2414:01:54)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开展的同时,销售误导问题一直不同
程度地存在,历来是监管机构整顿标准市场秩序的重点。目前,销售误导
集中在个人营销和银邮代理渠道,主要表现为销售人员不能全面、准确、
真实地告知有关情况。销售误导受众广泛、形式多样、后果严重,如果不
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将削弱保险业诚信经营的根底,也将严重侵害
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影响保险业社会地位和形象,制约保险业又好又快开
展。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治理措施。
一、销售误导的主要表现
(一)夸大宣传
保险公司通过产品说明会、客户联谊会、散发宣传资料、营销员面对
面推销、电视营销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或特定个体宣传夸大性的
保险产品信息;或者将自身产品及同业类似产品或其他金融产品比拟时,
夸大自己,自我抬高,令消费者形成错误认识,进而盲目投保。
(二)片面介绍
主要表现为对新型寿险产品不按监管规定作全面、完整、准确介绍。
例如,营销员只按高档利率预测分红水平,不演示低档和中档红利收益;
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第1页
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第2页
只按公司以往投资收益描述分红情况,不如实告知分红不确定性;只介绍
产品的投资收益功能,而对有关费用扣除、退保损失、投资风险等情况不
明确提示,使消费者无法全面真实掌握新型产品的风险特性。
(三)概念混淆
为吸引客户,增强说服力,销售人员将保险及其他金融产品概念相混
淆,蒙蔽视听,这在银行代理领域表现得较为明显。一些公司在银行、邮
政网点将保险产品介绍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有的销售人员将保费缴费
介绍为“存款〞、保险期间介绍为“存款期〞、返还的生存金介绍为“利
息〞。更有甚者,将保险产品介绍为基金,或宣称购置基金赠送保险,从
而欺骗消费者购置。
(四)同业诋毁
为了招揽客户,有的销售人员将自身公司实力及产品的优势及同业的
劣势相互比拟,有的利用同业公司的负面消息进展诋毁攻击,有的甚至发
放材料给基层营销员,授意营销员宣传其他公司的负面消息。同业诋毁影
响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和消费偏好,事实上造成误导。
(五)不当销售
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第2页
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第3页
新型寿险产品因其精算复杂、风险不定等特点,应销售给具有一定金
融保险知识的人群。但近年来,随着新型产品的热销,不断出现向不适宜
人群销售的问题,甚至将投连、万能等产品销售给毫无专业知识的老人、
农民。
(六)其他表现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开展,营销员擅自以保险公司名义开设网站、
建立网页或者博客,利用网络不当宣传保险产品,欺骗消费者,对广阔网
民造成了误导。
二、销售误导的原因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销售误导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方(保险公司)和需
求方(投保人)的信息不对称,投保人在双方利益的博弈过程中往往处于劣
势。即使少数投保人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等内部操作,但对很多实质
性问题仍难以有效把握。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保险公司经营理念不当,内部管控不力
销售误导表象在销售人员,根源在保险公司。当前,保险市场主体多
元化导致竞争日益剧烈,各公司均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实际经营中,多数
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第3页
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第4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