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品德教育案例--第1页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参考阅读: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不同看法
阅读:
“二分法”、“二分法”和“四分法”的品德结构
在心理学史上,提顿斯(Tetens)在沃尔夫(C.WoIf)的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创始了认
识、情感和意志的“三分法”。康德(I.Kant)是提顿斯的三分法的继承者,他以“知”、
“情”、“意”为纲的《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等哲学著作,
不仅构成了他的“批判哲学”的体系,而且也构成了他的心理学的体系。从此,“知”、
“情”、“意”就被确定为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即所谓心理过程的“三要素”或三种心理过
程,而对“知”、“情”、“意”三要素的揭示,也构成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分法的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就是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
为的统一体。目前国际流行的心理学文献,也大都采用这种观点。正如美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
特((T.R.Rest)所指出的:“纵观品德的研究,一般都是将它分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
为。”美国传统的品德心理学持以这样的观点;前苏联的品德心理学基本上持以这样的观点;我
国教育心理学界大都也持以这样的观点。
心理学中的“二分法”,即把心理看作是由认识和意向(或认识和行为)两种成分所构成
的整体。实际上,二分法仍是包含三种心理成分,提出二分法的心理学家并不否定情感成分的
存在,只不过在情感的归属上与三分法有点差异。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往往
将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前苏联的一些教科书,就是这么分析的。美国有
些品德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而开展研究
的。
所谓“四分法”,只是将“意志”过程分为“意志”和“行为”两种成分,于是心理结
构则成为“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种四分法,在普通心理学里并不常
见,然而在品德心理学中却还是比较流行的。在这种四分法基础上所确定的品德结构,所包含
的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种提法,在我国较为多见。这不
仅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家对“意志”、“行为”、“习惯”等心理现象的见解,而且也体现了我
国心理学家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例如,韩进之教授等编著的《德育心理学概论》,
就充分肯定“古代孔丘在他言论中所述的‘知’、‘情’、‘意’、‘行’四种成分”的正确
性,强调“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
这里,作者既对品德结构的四种成分作了科学分析,又批判继承地分析了孔子的《论语》中所
包含的丰富的“知”、“情”、“意”、“行”的品德结构的心理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品德结构的“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只是对于界定不同的研究起了作
用,按本质而言,这种成分的划分并不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其共同的一点,就是强调心理结
构,强调的是心理过程,都认为品德是由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的道德成分所组成的,品德
心理学分别从认识、情感、行为(包含意志训练、行为表现及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研究品德的形
成和发展。
授课:XXX
品德教育案例--第1页
品德教育案例--第2页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阅读:中国心理学家李伯黍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
阅读:
李伯黍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探讨了哪些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李伯黍教授同他的合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协作进
行了一系列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1]。他的研究主要分五大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