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考】.docxVIP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重点难点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与两税法的特点。

2.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在课本上划出重点知识)

选官制度

(一)九品中正制

1.创立时间:曹魏。

2.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3.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演变为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

4.作用: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二)科举制

1.创立

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2.发展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影响:

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三省六部制

(一)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3.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为中书门下。

(二)职能: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三)意义

(1)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赋税制度

?1.魏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3.唐初:租庸调制

(1)内容

①赋税征收对象为21—59岁成年男子。

②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4.唐中后期:两税法

(1)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3)内容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为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影响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第二部分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一

材料一: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依据材料分析两种选官制度有何相似点,导致何种效果?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比有何进步性?

相似:都采取评议办法认定人才。

能否真正选拔出人才,受到客观环境和选拔人主观因素影响。选官权力被世家大族把握,阻碍了阶层流动。

进步性: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课堂探讨二

材料:待政权稳定后,隋文帝下诏:“以志行修谨、平清干济二科举人“,开始取缔九品中正制度,另有秀才、明经等科初创。隋炀帝更进一步要求,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并创设进士科……及至唐朝,开科取士成为常设科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此外,科举取士的程序日益严格,分级考试,逐层淘汰,更有武后策问贡人于洛城殿”,创殿试先例。

均选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阅读材料,从选官标准的落实、选拔方式、社会稳定方面思考科举制新在何处?

课堂探究三

材料一:至唐朝承平日久,人口渐增,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多占土地,口分田实际还官者又很少,政府所掌握土地已不敷授受。……由于均田制的破坏,按丁缴纳的租庸调制也无法保证,两种附加税——按户等每户征收的户税和按地亩征收的地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压倒租庸调。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

文档评论(0)

wwo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